分享

蕙质兰心的林黛玉

 昵称37581541 2019-04-04

作者

归途如虹

林黛玉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这从书中的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到,在贾探春的号召组织之下,大观园成立了诗社。林黛玉提出了一个建议:

“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个建议体现出了林黛玉不凡的心思。

林黛玉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是希望大家在参与诗社活动的时候,可以暂时忘记自己在世俗生活当中的身份,真心诚意地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诗人,也把其余诗社成员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有共同精神追求的人。

林黛玉也希望诗社可以让大家真正从俗务当中摆脱出来,让大家在作诗的过程当中,得到心灵的解放,情感的陶冶。

由此可见,林黛玉对诗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第四十回,林黛玉对贾宝玉说:

“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林黛玉的这番话让贾宝玉立刻决定要保留这些残荷。

这番话体现出以下几点:

第一,林黛玉并不是一个在心爱的人面前唯唯诺诺,言听计从,没有丝毫主见的人。

第二,林黛玉审美品味不俗,愿意欣赏残缺美。

第三,林黛玉内心悲悯,珍惜并不完美的存在,并且懂得其意义。

第四,林黛玉是一个感情非常清晰,非常深挚的人,对于自己无法正大光明地表达情感而感到无奈,因此她对李商隐诗歌当中那种朦胧的,隐晦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不感兴趣。

第五,林黛玉追求诗意生存,内心极度优雅

第四十二回,林黛玉对贾惜春说到:

“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

她这是在提醒惜春,不要忘了,把刘姥姥也画进去。林黛玉觉得这样还不够,继续说到:

“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就叫作《携蝗大嚼图》。”

林黛玉的这一番话,逗得大家哄然大笑,前仰后合。

我觉得林黛玉这样说,不是因为她看不起刘姥姥。相反,她是认为刘姥姥有资格和大观园里的众人一起出现在贾惜春的画里面。

这说明,林黛玉是以一种平等的眼光在看待刘姥姥的

的确,林黛玉是说刘姥姥是草虫。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林黛玉把自己也称作是一个草木之人。

林黛玉这样称呼刘姥姥,说不定是因为刘姥姥的境遇,让她想到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四十四回,林黛玉和薛宝钗说道:

“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这一段话里面,大有深意。

林黛玉这段话表面上是在对薛宝钗说,实际上是说给贾宝玉听的。

她很清楚,贾宝玉是去祭奠金钏去了。

她是在提醒贾宝玉,没必要跑那么远,形式是次要的,心意才重要。

贾宝玉没有对林黛玉的话做出任何回应,不过已经心领神会。

后来,在第五十八回,贾宝玉把同样的道理告诉了芳官,让她嘱咐藕官以后不可烧纸钱。

这说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确是心有灵犀

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对贾宝玉说:

“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那灯笼命他们前头照着。这个又轻又巧又亮,原是雨地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不好?明儿再送来。就失了手也是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这段话是非常让人感动的。

这段话之所以让人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关怀体贴,也是因为林黛玉把人看得比物重要

这是《红楼梦》当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

曹雪芹希望读者明白的,就是一个人不应该为了身外之物而让自己的生命质量而有所减损。

第四十八回,林黛玉对香菱说道:

“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作‘不以词害意’。”

林黛玉的这段话体现出林黛玉对诗歌本质的不俗理解

林黛玉认为,作诗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表达心声。

林黛玉希望,香菱学诗,不要只被诗歌的表面文辞所吸引,而是要用心体会诗歌的内在意蕴。

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高尚情怀,不俗才情,细腻心思的人

这样一个林黛玉,当然值得我们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