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三百群共享课(16)】--《撷取星辰——星野摄影入门》

 昵称nKNO9 2019-04-04

【嘉宾简介】 

汤珺琳, 网名魔铃叮当,中国气象报记者,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星野摄影俱乐部创办人,2016年度海峡摄影时报十佳摄影师,首届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联赛十佳摄影师。

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柒摄影这个平台让我们一起交流摄影,还要感谢平台的工作人员为今晚的课程进行转播。今晚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撷取星辰——星野摄影入门》。本次课将详细介绍星野拍摄方法,揭开星空神秘面纱,轻松拍摄星轨、银河和流星雨。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汤珺琳,网名魔铃叮当,由于从事宣传岗位工作,2011年开始接触单反相机,主要以新闻纪实摄影为主。但从小酷爱天文,直到两年前,终于有机会用相机把星星拍摄下来捧在手中,从此迷上星野摄影。

先给大家看看这两年来我拍摄的几张星野摄影作品。

这是前些天在福建省南靖县云水谣拍摄的一张星野摄影的星轨作品,地景是漫天萤火虫。

这张是单张银河星野摄影作品,也是这个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拍的作品。

这张是福建平潭岛拍的银河拱桥接片,大海上蓝色的是荧光海蓝眼泪。

这是去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时候拍的,地点是安徽省黄山市西递村。

星野作品除了拍星轨、拍银河、拍流星外,也可以拍星野人像,上图拍摄于福建南靖云水谣。

其实,我第一次拍星星时,作品非常一般,甚至我觉得很差。那是两年前有次出差到福建省泉州市九仙山顶上,看到满天的繁星,忍不住诱惑,又不懂得拍星技巧,靠手机百度搜索有关技术,胡乱拍了个通宵。

大家可以看看,其实这组图片不管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处理,都不好。星空颜色偏紫,还使用了插件对星星进行艺术处理,这种处理方式违背了星星的真实轨迹,在目前国内星野摄影界里并不受欢迎,只能当艺术欣赏。

也许是运气比较好,这组作品很快就被刊登,并被“央视新闻”微博转发。对于第一次拍星星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最大最大最大的鼓励。从那时候起,我就迷上了星野摄影,下决心要把星星拍好!

我拍星两年来,身边的朋友也经常分享第一次拍星的照片,很多都比我第一次拍得好。

跟大家分享我的第一次拍星经历,目的是想让喜欢拍星又还没拍过星的朋友们有信心,通过今晚的经验交流,可以少走弯路,拍出美丽的星空。

大家对“星野摄影”这个词可能比较陌生。它其实是星空摄影的一部分。在分享星野摄影前,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星空摄影的分类。

星空摄影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深空摄影。主要拍摄对象为星系、星云、星团等比较暗淡的深空天体。发几张朋友拍的深空摄影作品。

这是昴星团,是我们平时无法用肉眼看这么清楚的深空摄影作品,它其实就是传说中的“七仙女”。

这是天蝎座的“调色盘”,这些色彩也是我们平时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

这是马头星云,普通的单反相机无法直接拍出这星云的色彩。

这些深空作品令人“深不可测”。确实,拍摄这种照片对器材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跟踪精准的赤道仪等等。拍摄行星,比如带着条纹的木星、带着“光环”的土星,还需要有天文望远镜等。

这些设备比较重,一般出去都要背负至少三四十斤的器材。而且器材越高端越昂贵,拍摄出来的作品就越精致,但这些作品一般没有带地景拍摄,拍摄出来的作品大多雷同,拍不出什么其他花样。如果只以摄影的角度说,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后,拼的只是器材。

而另一类则是今天所要详细介绍的星野摄影,拍摄内容主要是以银河、星轨、流星、星座等结合地景一起拍。刚才已经发了几张给大家了,现在再发几张。

这是安徽黄山西递村的北面星轨。

这是福建南靖云水谣拍的银河人像。

这张是安徽黄山顶上拍的“冬季银河”。

这张是福建龙海镇海角的“夏季银河”

这张也是在福建南靖云水谣拍的萤火虫星空

这张是福建龙岩红尖山雷达站星空。

这张是在内蒙古拍乌兰察布拍的。

这张是福建的方形土楼星空。

这张在我的老家福建云霄拍的。

这是福建平潭春夏季经常出现的梦幻蓝眼泪星空。

这些照片所用到的器材仅仅只是,一部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或微单(现在很多品牌的手机也同样可以拍摄星野)、快门线、稳定的三角架。

如果没有快门线也无妨,拍摄银河时,用相机2秒倒计时自动拍摄,也可以防止用手直接按快门线带来的轻微抖动。但连续拍摄星轨时,相机没有自动连续拍摄功能又没有快门线的话,就要在相机和卡上安装一些插件来实现自动连续拍摄了。

如果要求高一些,就加一台轻便的星野赤道仪,可以让拍摄出来的银河更加精致。

器材如此简单,照片如此神秘。大多数刚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对这一片璀璨星空的拍摄方法不太熟悉,也不知道如何入手,即便是资深的摄影爱好者,没有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和星野拍摄技巧,也经常是乘兴而去,空手而归。

现在开始详细介绍星野拍摄方法,揭开星空神秘面纱,轻松拍摄星轨、银河和流星雨。星野拍摄最基本要点1.对焦;2.测光;3.取景;4.色温。

首先说一下对焦问题。在黑暗的环境,相机往往没办法自动对焦,所以星野摄影最常见的是用手动对焦。黑乎乎的环境下,怎么手动对焦呢?佳能的镜头似乎比较容易一些,直接看刻度就可以了。

这是佳能的镜头,在∞符号的左边有个小竖线,如下图。

佳能镜头拍星星时,直接把刻度对准∞左边小竖线略微向左一毫米就基本对准了,拍出来的星星就是实的。

其他副厂镜头或是尼康相机怎么办?可以通过取景器放大,靠近中间位置对着天空中较亮的亮星,手动调整对焦环,直至取景器中的星点最小最实,就是对上焦。

测光问题,要懂得看相机直方图,如下图所示,基本上在星空片中,算是较准确的直方图了。

再发个对比照片。

如上图所示,左边的照片的直方图是严重欠曝状态,右边的是稍微欠曝,不过也还可以接受。

关于取景问题,拍星的环境一般都比较暗,如何构图往往没办法很直观地在相机取景器里看见。这里分享两个方法:

一是用手电筒为前景补光,边补光的时候变看取景器,可大致知道相机的构图范围,但是这个方法容易影响到一起拍星的星友们。

第二个方法是开最大光圈和最大感光度,来缩短快门时间试拍,直至挪到自己认为满意的构图为止。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到旁边的星友,也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通过光圈、高感、快门速度三者的关系换算出准确的曝光值。

最后一个基本要点是色温的问题。星野摄影的色温没有固定的参数,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设置。

如上图所示,我个人比较喜欢3200K-3600K这样的色温值。一般自动白平衡拍星的话,拍出来就接近4500K这张图的颜色,也可以通过后期调整出自己满意的色温。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如何拍“星轨”。

星轨,即星星的轨迹。大家都知道,由于地球自西向东在自转,站在地球上看,才有太阳东面升起西面落下的现象。然而,天上的星星也是这个原理。除了太阳系里的这些星星外,其他的星星都离地球非常非常远,它们的运动相对于地球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对于地球来说,天上星星(除了太阳系)的“布局”都是固定的恒星。古人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

白天由于太阳光强烈,天上的星星们都被强光所吞噬,我们看不见。但到了晚上,太阳下山了,天空暗下来时,星星们也逐渐“冒”出来,由于地球在自转,这些星星们也有“东起西落”的现象。

但是,如图所示,地球的赤道面和黄道面存在着夹角。简单来说,地球“倾斜”了。所以在北半球,才能看到一直挂在北天极几乎不动的北极星。

像这张图,指星笔指的就是北极星。这张图无疑就是朝着北面拍摄的。在北半球,对着北面拍摄的星轨是有“圆心”的。中心点那颗相对周边较亮的就是北极星。

如果在野外拍摄,没有指南针等工具,如何一眼就能认出北面的天空在哪?北极星在哪呢?来个最简单的寻找北极星方法。

北极星不好直接认出,北斗七星这个大勺子挂在天上我相信大家都能认得出来。这张图是北半球四季天刚黑的时候北斗七星的位置。而北极星就是在这大勺子的勺子头的两颗星延长约5倍距离的位置。如下图:

人物头灯照对着的那颗就是北极星。北极星相对于北斗七星来说,不算亮,但是对于它周围的星星来说,算是比较亮的。所以找到了北斗七星,就不难找到北极星了。

但是,在北半球不同的维度看北极星的位置都一样吗?当然不是。

比如在赤道附近,看到的北极星几乎接近地平线,对着北面拍出来的星轨就接近“半圆”的形状。

随着维度升高,北极星的位置也较高。下面两张图都是16mm镜头拍摄的,可以对比一下。

这张图是16mm镜头在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拍摄的,北极星位置相对较低。

而这张图同样的16mm镜头,拍摄地点是山西省,维度比福建高了许多,同样的北极星位置也“跑”出了画面,够不着了。

直到北极圈内,北极星的位置就几乎在头顶上了,拍摄星轨时想把“圆心”构图在画面中,相机几乎要朝着天顶拍摄了。

都在说北面的星轨,那其他方向星轨啥样子呢?来看看下一张图。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星轨都不一样。北面星轨现在不多说了。

东面这张,星星如同太阳月亮一样,缓缓从东面升起,所以轨迹是“直”的,东北面、东南面的星轨就不那么直了,而是有点幅度向两边“弯”。西面的星轨与东面反之。

而南面,则是一条条“弧线”,其实它们这些弧线也是有“圆心”的,“圆心”在哪里?在地平线以下,如果想看只能去南半球看了,在北半球是看不见南天极的。同理,在南半球也是看不到北天极,看不到北极星。

这里顺便发两张图对比一下北半球北面的星轨和南半球南面的星轨。

大家也许会发现,南半球的圆心是“空”的,不像北半球圆心中间有颗北极星。是的,南半球并没有所谓的“南极星”。所以从有“圆心”的星轨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是在北半球拍的还是南半球拍的。(备注:南半球星轨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面做了一大堆天文常识铺垫,是为了更好更高效率地拍摄星野作品,不然光有拍摄技术不懂得找星星位置也可能忙碌了一个晚上各方向乱拍,徒劳无功。

星轨就是星星的轨迹,长时间曝光,就可以拍摄出来,时间越长,轨迹就越长。如上图,左边大概是拍摄40分钟,右边大概拍摄155分钟,星星的轨迹明显比左边的长很多。

星轨拍摄大致可以分两种手法:一种是单张长曝,另一种是多张堆栈。

先来说一下单张长曝如何快速计算出准确的曝光时间。如下图:

可以先开较高的感光和较大的光圈,试拍出较满意的曝光值,然后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感光度降低一档,快门时间就增加一档,总曝光量是不变的。感光降低到100后,如上图所示,觉得979s的时间还不够,可以缩小光圈,感光100不变的情况下,光圈缩小一档,快门时间可以增加一档。

所以有时候单张曝光时间两三个小时,就是这么换算出来的。不过别认为感光100了,画质就好,非也!由于相机长时间持续曝光,会产生大量的热噪,画质反而会变得很差。而且这两三个小时里,还得保障相机拍摄的画面没有其他光源干扰,否则这几个小时一次性拍下来就全功尽气了。

上图这是单张长曝星轨和多张堆栈星轨优劣对比。

目前,国内外拍星轨手法多是用多张堆栈的方法。很多摄影师总认为堆栈也算是“合成”,但是由于拍星的特殊性,这种同段时间内,同个机位的星轨合成方式在国内外星空摄影界里是广泛被接受的。

多张堆栈拍摄方法中的单张照片可以是几秒至一两分钟都行,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环境而定。

多张星轨拍摄技巧大概总结为以下4点:

1、感光度越高和光圈越大,星星的数量就越多,星轨就越密。

上图《星幻茶山》拍摄于福建福州,使用佳能5D3,镜头24-70,参数24mm-f2.8-iso1000-30s,拍摄100张淡出淡入叠加。

2、城市光害严重,可以用缩小曝光时间的方式来提高感光度和光圈(需要星芒时要适当缩小光圈),从而拍摄到更多的星点。

如上图,为了拍出星芒效果,光圈缩到了f13,想要曝出更多的星星,iso提到了3200,所以快门速度减少到5s,地面还是过曝了。那时候我的卡内存不够,快门无法再缩短了。

3、农村光害小的地方,比如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可根据个人喜好设定参数,星轨疏密较能随心所欲。可以给前景适当补光(一般常用变焦暖光手电筒)。

上图所示,这一张翠微寺上空的星轨,单张参数是f2.8-iso200-30s,由177张堆栈而成,这边只截取其中两个单张和一张合成好的作品。这是我早期的星轨作品,其实这个参数的iso开太低了,不补光的话严重欠曝。由于那天没有月光,四周环境太黑,可以在拍摄过程中为前景补光,这样的单张中就有前景较亮的照片,后期通过堆栈后,就不会让前景死黑。

4、有月光的情况,可以照亮地景,天空拍起来有蓝调、通透,但星星的颜色较少,只有白色、蓝灰、蓝色等;无月光的情况下,手电筒补不到光的较远处地景死黑,但星星的颜色较丰富,有橙红、橙黄、黄色、白色、蓝色等等。

发一张有月光的星轨照片。

上图是一张有月光的星轨照片。地景不管远近都不会死黑,都有细节。

这张是没有月光的星轨,星轨颜色较丰富,但是远处的山无法用手电筒补光,所以除了一些汽车的轨迹外,其它地方一片黑。

所以,拍摄星轨,并没有相对固定的拍摄参数。简单来说,正常情况下,市区上空的星星受光污染影响,比较稀少,为了曝出更多的星星,只能加大iso或光圈,但是就要缩短快门以免画面过曝。

野外或郊区拍星轨,星星的疏密根据个人喜好来拍,一般常用的参数有光圈2.8-4,iso400-1600,快门时间30s(此参数仅供参考)。

星轨其他的注意事项我大概列了5点:

1、拍摄星轨时,机身降噪要关,不要设置间隔时间,否者会“断轨”。

这张就是机身降噪没关,造成的断轨现象。

2、镜头防抖也要关,否则星轨会像泡面一样在“发抖”。

3、脚架要架稳,木栈道上要尽量避免走动影响震动到相机。

4、使用简易快门线时,相机设置低速连拍,高速连拍偶尔相机会一两张“反应”不过来。

5、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少云或无云的天气。

这是在黄山西递村拍摄的星轨,刚开始的时候无云,后来起了一点点云,再后来云越来越多了,没办法只好收相机了,选择前面无云和少云的照片来堆栈。

那么这么多单张星星,怎么把它们堆栈成星轨呢?有很多软件可以实现,一款就简易的软件是Startrails。

这款软件可以上网搜索下载,免安装直接使用。在福建星野摄影俱乐部QQ群共享里也有。大家可以根据我标出来的步骤试试看。不过此款软件只能堆栈jpg格式的图片。

我较常用的还是在PS里堆栈。

载入图片不创建智能对象的目的是,拍星轨时,经常会有飞机或是其他杂光干扰,可以在图层中找出这些干扰的照片,用画笔将局部杂光或飞机线等你不需要的地方涂黑,这些不需要的干扰光就不会被堆栈起来了。

根据以上标出来的步骤进行处理和堆栈。堆栈后再根据个人喜好修成片。整个星轨作品就完成了。

这边推荐一款ps插件——半岛雪人,可以制作出不一样的星轨效果。

如上图,左图是正常的星轨堆栈方法,右图是采用半岛雪人插件的“淡出淡入”效果。让星轨变得更加梦幻。

半岛雪人插件还可以用单张星空照片制作出绚丽的各种各样星轨效果,如下图:

但这种效果违背星星的真实轨迹,并不被星野摄影界广泛认可。就当艺术欣赏就好。

现在来介绍一下银河怎么拍。

在介绍银河拍摄参数前,先来认识一下银河的形状。

这是一张银河结构示意图,太阳系只是银河系里一小部分,地球在银河系里更显得无比“渺小”了。

站在地球上看银河,可以把银河看成是一个“圆圈”,如上图所示。这个银河圆圈有一段最明显的称之为“银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看到的银心升起的位置大概在东南方向。

但是,维度越高,银心位置越低。

那么银河拱桥为何是拱形的?

银河升起后横跨南北天际,跨度几乎180度,一般需要接片才能把它完整拍下,接片完调整地平线后,一整条银河就变成了“拱形”了。

银河在哪里?建议手机下载个“星图”APP,就可以轻松看到银河升起时间及方位。

北半球夏季银河拱桥2月底至8月前可拍。银河拱桥东边升起,每天比前一天早升起4分钟。2月底天亮前银心升起,8月天黑时拱桥已在头顶。

8月起拍摄拱桥相对比较困难,但可以拍单张银河。天黑时向南面可拍到竖直的银河,有银心。

秋冬季节,天黑前银心已入地,可拍冬季银河。但是冬季银河比较暗淡。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

下图是夏季银河拱桥和冬季银河拱桥的对比。

拍摄银河的5点注意事项:

1.远离光污染,天气通透,无云或少云,较暗的环境。

2、避开月光,例如农历十五整夜有月光干扰,拍摄困难。

众所周知,月朗星稀。有月光情况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很难拍好银河的,但是在高海拔一些地区,如西藏,由于环境条件较好,还是可以拍得起来。

3、大光圈,一般F2.8以上;高感光,一般iso3200-6400。银河的拍摄参数相对于星轨来说,比较“简单”,光圈越大,高感越高,一定的快门速度拍出来的银河就越“清晰”。但是,高感太高也会影响画质,所以拍银河要选择光圈大一些的镜头。

4、注意星点拖线问题,快门速度遵循“500定律”。快门速度究竟可以到多少秒呢?这跟你的镜头焦距密切相关。要遵循“500定律”,否者拍出来的星星就会拖线,放大看就不是圆点,而是椭圆形甚至是长条形的“小星轨”。

“500定律”就是:快门时间等于500除以镜头焦距。例如24mm的镜头拍多久才不会“拖线”,500/24=20.8秒,也就是说21秒以内就可以了。而16mm的镜头则可以拍到30s。但这个规律也不是绝对的。一般16mm以上的超广角镜头没有使用赤道仪的话,都只拍摄到30s。

下面分享几张银河参数。

最后这张拱桥是18张双排拼接,即上排9张,下排9张,通过接片而成的拱桥。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流星雨怎么拍。拍摄流星雨其实跟银河的参数差不多,要求较大的光圈和较高的感光。这边不多做介绍。

如上图,是去年英仙座流星雨拍摄的。所谓的英仙座流星雨,就是流星从英仙座这个位置辐射出来的。可以看出,所有流星反向延长线都聚集在一个点上。

这张的构图并没有把辐射点构图进来,但是这些流星反向延长线仍是聚集在一个点上。这些有“交集”的流星群就是本次流星雨的群内流星。

上面两张流星雨作品,都差不多拍了有2个小时,2个小时内拍到二三十颗流星已经算是运气不错。由于流星摄影的特殊性,在后期并不是把两个小时的所有照片进行堆栈,这样堆栈出来除了流星外的其它星星就全被堆栈成“星轨”了。目前国内外都是采取“抠流星”的方式,来将一段连续时间内同一个机位拍摄到的流星们汇集在一张单张的星空照片中。

2小时的持续拍摄,挑出有流星的所有照片,一张张将流星“抠图”出来。并在同一位置进行叠加。一张流星雨作品就完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