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州古城——淇阳城 历史文献记载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4-04

林州古城——淇阳城 历史文献记载

千年古城——淇阳城隶属于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始建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北魏至北周时期,林州市升为林虑郡。隋开皇三年撤销林虑郡,南部分置淇阳县,县城在今淇阳城村。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置岩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撤销岩州,淇阳县,临淇县划入林虑县(即林县,现改名为林州市),隶属魏郡。

一、《隋书》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林州古城——淇阳城 历史文献记载

安阳(周大象初,置相州及魏郡,因改名邺,开皇初郡废,十年复,名安阳,分置相县,邺还复旧。大业初废相入焉,置魏郡有韩陵山。)邺(东魏都。后周平齐,置相州。大象初县随州徙安阳,此改为灵芝县。开皇十年又改焉。)临漳(东魏置。)成安(后齐置。)灵泉(后周置。有龙山。)尧城(开皇十年置,名长乐,十八年改焉。)洹水(后周置。)滏阳(后周置。开皇十年置慈州,大业初州废。)临水(有慈石山、鼓山、滏山。)林虑(后魏置林虑郡,后齐郡废,后又置。开皇初郡废,又分置淇阳县。十六年置岩州。大业初州废,又废淇阳入焉。有林虑<谷共>、仙人台、洹水。)临淇(东魏置,寻废,开皇十六年复。有淇水。)

二、《清史稿》

柯劭忞等 志三十七 地理九 △河南

彰德府:林繁。府西南百十里。林虑山,西二十里,太行支。其异目:西黄华、天平、玉泉,西南谼峪、栖霞,西北鲁般门、倚阳,皆林虑之异名者也。浊漳自山西潞城入,缘涉界,左会清漳为漳水,东入河内。水经注所谓“迳葛公亭、磻阳城北合沧溪”者。其南,洹水自黎城伏入,复出为大河头,迳城北,左合史家河、陵阳河,至龙头山复伏。西南:淇水自辉入,迳石城、淇阳城,右会淅水,入汤阴。县驿一。

三、《读史方舆纪要》

卷四十九 河南四

○淇阳城「《志》云:在县南三十里。隋初置淇阳县,属相州。大业初,并入林虑县。又阳城,在县西北八十里。或曰:石赵时置县于此。有沧溪水,经城西北隅入于漳水。又有石城,《括地志》:在县西南九十里。秦惠文王十一年,伐赵,拔石城,即此。

四、《水经注疏》

(北魏)郦道元撰

○淇水《隋志》魏郡林虑县下,开皇初,分置淇阳县,不名沾阳也。

又东迳冯都垒南,(会贞按:《名胜志》引此,冯作洪,云在林县南七十里。此句指淇水。)世谓之淇阳城,(守敬按:《隋志》灵泉下,开皇初,分置淇阳县,大业初废,盖即因此城为名。《彰德府志》,淇阳城在林县南七十二里,俗呼郎子城。)在西北三十里。(会贞按:上言淇水迳垒南,则此当作在北,西字衍。)

五、《水经注》

淇水

《水经》讲: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淇水又东北历淇阳川,迳石城西北。城在原上,带涧枕淇。又东迳冯都垒南,世谓之淇阳城,在西北三十里。

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年)杞州改称滑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滑州易名滑县。

同年,废林虑郡,林虑县分置淇阳县

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内黄县,隶相州。

开皇十年(590年),邺县北迁邺城旧址,于安阳旧城东北洹水南岸重置安阳县。

开皇十六年(596年),林虑县置岩州。大业初废州,临淇县、淇阳县并入林虑县。

六、《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隋代卷 - 第 319 页 周振鹤, 施和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 585页

淇阳县〔 583 — 605 〉《隋志》林虑县下: "开皇初郡废,又分置淇阳县,大业初废淇阳县人焉。"

七、《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第 1062 页 魏嵩山,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5 - 1374页

淇阳县降胥开皇初分林虑县置,治所在今河南林县南。大业初废。

八、《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

第 4 卷 - 第 394 页 谭其骧,浙江人民出版社

开皇初,分置淇阳县。在今林县南三十里。不名沾阳也。又汲郡魏县下:旧曰朝耿,开皇十六年置清淇县,大业初改朝歌曰卫,废清淇入焉。有淇水,不云有沾水也。

九、《二十五史补编》

第 4 卷,第 1 部分 - 第 56 页 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开皇初郡废】县^相州【又分置淇阳县】今林县南三十里

十、《水经注全译》

第 167 页 郦道元,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5 - 726页

又东经冯都垒南边,一般称为淇阳城,在淇水西北三十里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