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土菜扛起风味大旗·中国名菜网:新菜菜谱、配方秘方、旺菜流行菜、招牌菜、特色菜、名吃制作等

 悟痴 2019-04-04

  在长沙餐市,民间土菜的进驻兴起和繁盛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顾名思义,土菜土搞法,土菜本真味。土菜随着都市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登堂入室上餐桌,大鱼大肉吃腻了,口味不改不行。土菜与其他菜品在味觉诉求上大相径庭,比如吃蛇,传统的吃法是清炖蛇、“龙虎斗”等,但现在的湘菜中,宁乡口味蛇、青椒带皮蛇、姜辣蛇等土菜风味的特色菜一一亮相,深受不同人的不同喜好。

  美食出自民间

  民间土菜指的是广大城乡居民祖祖辈辈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肴馔。民间土菜遍布东西南北,有着不同的地方风情、民族风情和家庭风情。它是中式菜的根源与基础。民间菜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四季三餐必备的家常菜,以素为主,荤腥搭配,其经济实惠、补益养生的特点十分明显;另一类是逢年过节聚餐的家宴菜,以荤为主,配以素食,其特点是丰盛大气、琳琅满目。

  民间土菜的传播主要靠家庭间的相互影响和一代代的传教,民间菜的历史很难考证,现今的资料主要来自对文学作品、杂记、民俗等史料和仍流行于民间的众多食品的采集和整理。如《宋氏养生部》便是由明代学者宋诩及母亲合著的。宋诩的母亲虽只是家庭主妇,却能烹制多种菜肴,她怕自己的烹饪经验失传,就自己口授,由宋诩记录整理,共同完成了此书。清兵入关时,浙江慈溪人潘清渠闭门修书,专事厨艺,完成《饕餮谱》一书。而历史上的许多名家也在其诗文中留下许多赞美民间菜的文字。如李调元诗中的“烹鸡冠爪具,蒸豚椒姜并”,就是对四川民间菜的描述;苏东坡“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是对民间红烧肉的描述;《金瓶梅》中对民间烧猪头、猪蹄有这样的描述:“舀一锅水,把那猪首、蹄子剃刷干净,只用一根长柴禾安在灶内,用一碗油酱并茴香大料,拌得停当,上下锡古子扣定,哪消一个时辰,把个猪头烧得皮脱肉鲜,香喷喷五味俱全,将大冰盘盛了,连姜蒜碟儿……”而在湖湘一地,地形复杂,气候不一,市井乡野的民间土菜各有所创,但渐成气候却是在明清以后,这与当时的社会日渐开化有关。

  土菜赢得人气

  通过这些史料可以看出,民间菜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品种丰富,它的影响渗透于各地风味之中,是各地方风味形成的基础和源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民间菜是中式烹饪之根。

  民间土菜取材方便,操作易行。家家户户每天都要煮饭炒菜,这是生存的需要。从一日三餐的食物原料来看,普通老百姓大多是就地取材得来的,而非四方珍品。民间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是指老百姓主要依靠居住地附近的物产获取食物原料。而从烹饪技术要求看,普通老百姓为了生存的需要,常常是因料施烹,操作简单,不受条条框框制约,也正是因为如此,民间菜往往可以出新出彩。在湖南,湘北洞庭湖区以鱼食为主,湘西南则以腌食腊食见长,而湘中一带博采众长,酒宴风格卓著。湘菜追根溯源便是土菜的整合与发展的结果。湘菜发展至今,已海纳百川,风味多样,高、中、低档肴馔齐备,其势则更为壮观了。

  在菜点的食用上,民间土菜的食用者最初常常是小范围的,后来才逐渐扩大范围,故而调味技艺较为随意。民间土菜的口味特点,都是以民间的口味嗜好为基础形成的。众所有知,湘菜以酸辣为主要口味基调,因此像衡东土菜、湘中土菜等近几年势头最劲的地方菜式,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湘菜的核心风格。长沙城里大小酒家上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以经营土菜为主,衡东土菜城、三大碗,九龙鱼头店等是其中的代表,特色突出,风格鲜明,无数食客趋之若骛。民间土菜不刻意追求菜肴的造型、装盘,也不会追求华彩,更看重的是实用和可口,一些流行在民间的用“土办法”制作出来的菜肴,虽不华美,却别有风味。比如辣菜、腌菜、酱菜、渍菜、泡菜、豆酱、皮蛋、糟蛋、风鸡、风鸭、腊肉、风干鱼,等等,无不体现出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