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怎能如初见

 天地沐春风 2020-12-25

      想不到面对美丽的鲜花人们也有看腻的时候。早春看见一个花骨朵儿都会莫名兴奋,如今满园花簇簇却无心细看,人类真是一种奇怪的物种。真的是物以稀为贵吗?似乎这个简单的道理无法解释类似审美疲劳方面的问题,面对昔日美好的追求,毕竟有的人可以做到海枯石烂痴心不改,而另一些人则能弃之如鄙履。

      连续写了十几篇有关春花的随笔,猜测有些朋友已经看腻了这类文章,一方面图片虽美但行文缺乏深度,另一方面春色满园大家可以直接到现场观看,何需别人转播。其实我在字里行间也曾埋下一些小心思,只是很多不是太熟悉的朋友未必能看得出来。如今的校园桃树林已是一片粉红世界,湖畔的海棠花也已陆续绽放笑颜,但是今天我想暂且放下“花的主题,回到“绿”的世界,还大家一片宁静。

      春花依旧赏心悦目,但是对人类视觉的冲击力却随着绽放数量或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假如鲜花具有情感,或许也会为此郁闷。当代领导人提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论断,实在是非常英明的。为什么很多人在很多事上都会忘记初心呢?我也说不出啥大道理,只能武断地归结为人性天生如此。

      有人在评论纳兰性德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时,说这七个字道尽了人间冷暖是非恩怨,所有的变故都可以在初心难继中找到答案。这话说的有点绝对了,何况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又能决定意识,所以人性以及人的性情变化都是不可避免的。中学大家学到的哲学知识就可以给出结论:人生始终如初见纯属幻想,现实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难能可贵的是,人类具有理性,理性的执着可以纠正或掩饰感性引发的变化,让这个世界看上去不是那么任性。

       置身绿色世界似乎要比置身花海心情平静得多。很多花的花期都非常短暂,引发游客情绪的波动也比较明显。漫步在绿茵丛中一般不会产生大喜大悲,而周边新春的嫩绿还能像能源一样慢慢输入游客的的身体并滋润心田。初心即便无法还原,反省一下也应对选择未来的前进方向有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