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闭塞常指近段颅内动脉闭塞联合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或者重度狭窄,尽管血管内取栓术治疗前循环串联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但相比孤立的颅内血管闭塞,其临床预后并无显著差异。常见的颈动脉狭窄闭塞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动脉夹层性,血管内取栓术后脑再灌注和临床预后是否与狭窄闭塞原因相关尚不可知。 因此,Benjamin Gory等教授对295例合适的串联闭塞患者进行数据分析,其中65例有颈内动脉夹层,230例存在颈内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结局定义为90天mRS分级(预后良好者mRS=0-2),次要结局为:血管成功再通(mTICI为2b-3级),血管完全再通(mTICI为3级),90天死亡率,操作相关性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出血。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动脉夹层病变患者较为年轻(52岁 vs 67岁,P < 0.0001)。两组患者血管内取栓术后90天临床预后和次要结局均未见明显差异。而且,对于血管成功再通的患者,从股动脉穿刺到成功再通的时间也无显著差异 [中位数(四分位间距),76(52-95)分钟 vs 67(45-98)分钟, P = 0.24]。 对于存在串联闭塞的患者,尽管动脉夹层者更为年轻,血管风险因素更少,但是相比动脉粥样硬化者,其临床预后并无显著差异。动脉夹层多是急性起病,代偿性侧枝循环常常较差(类似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之不同,常缓慢进展,多存在较好的代偿性侧支循环。既往研究显示,比起心源性卒中,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存在较好的脑膜侧枝血管。 A,B:一例动脉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中度狭窄联合大脑中动脉闭塞)(A),血管内取栓术后造影提示颈内动脉显著的重度狭窄(B) C,D:一例动脉夹层性颈内动脉闭塞联合大脑中动脉闭塞(C),急诊支架置入术后获得颈内动脉血管再通(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