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春寒,这四种病最易找上你!防病指南收好

 gztxd 2019-04-04

反了春,冻断筋。“倒春寒”模式即将开启!

二三月,初春的暖阳一度让人以为夏季就在眼前,然而,到了春季后期(三月底、4月初),冷空气很容易出现“回马枪”,气温说变就变,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

倒春寒,这四种病最易找上你!防病指南收好

春季气温起伏不定,倒春寒一来,四种疾病易伺机接近我们。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望骨科主任医师温建民,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声生,中日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张洪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董国菊为您支招。

消化系统疾病

脾胃很怕忽冷忽热

受访专家:张声生,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消化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会长,第1~2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研究室主任;

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非传染性肝硬化腹水、胃肠癌及癌前病变、慢性腹泻及中医胃痛、胃胀、泄泻、便秘、泛酸等疾病的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健康时报记者 乔靖芳 驻北京中医医院特约记者 杜宇)“春节后第一天,前来我们科就诊的人就达到500人。”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声生说,这还是天气刚回暖时的情况,到了倒春寒,天气乍暖还寒,病人就多了很多。忽冷忽热对脾胃伤害很大。

“可不是,四岁的孙子今早也不知怎么的,吃了就吐,精神状态还可以,可也不能就这么进不了食呀!”坐在张主任诊桌前的张女士抱着孙子有点着急。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与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也就是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倒春寒”关键的点就是“寒”,寒容易伤脾阳,所以,这个时候一些脾胃问题就容易找上门。

张声生主任提醒,倒春寒期间,对于一些老病人,如果本身脾胃就不太好,而最近又加重了;或者不想吃饭,一吃就拉肚子,胃疼胃胀、恶心;另外,如果称体重发现自己体重下降得非常快,大便发黑或出现了低烧、贫血等,这些都是报警症状,尽管可能与倒春寒在捣鬼有关,但遇到这些情况,还是应尽早到医院及时诊断治疗。

胃部饱胀是最常见的症状,如果症状较轻,又没有以上报警症状,张声生建议,可以用大麦茶加点陈皮来调理,有疏肝理气、消食的作用。另外,合欢花、茉莉花,加上一些大麦泡茶饮,也会有一定的疏肝、解郁、消食的作用,可以到药店买点,自己泡着喝。比如上面张女士的孙子,除了单纯的呕吐,别的情况都还好,就可以做一些调理。

想要躲开倒春寒带来的脾胃疾病,张声生给出五点提醒:防寒,衣服别脱得太快;增加户外活动,春天应慢慢增加活动量,让机体慢慢地激活起来,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同时,也要少吃寒凉食物。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气,一定别吃太寒冷的东西,寒冷东西容易损伤脾胃,固护脾胃在春天非常重要;避免生气。春天,大地一片生机盎然,顺应时节,这时我们的心情本应该是很愉快的,要避免生气,如果跟自然不一致,就容易生病,进而可能影响到脾胃功能,产生脾胃疾病;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春天容易犯困,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提高自身免疫力。

做到了这些,倒春寒脾胃病也就离你远了一步。

心脑血管疾病

护好血管有四个法则

受访专家:董国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尤擅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并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结”,从而找到“症结”,逐一化解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和担忧;

出诊时间:周一(特需)、五上午,周二下午

(健康时报记者 林敬 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特约记者 吴丽丽)“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我常跟我的患者说,不过五一不要收羽绒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董国菊说,“这是因为每年的4月份左右,也就是晚春的时候往往会有冷空气的突然降临,这种气温的不恒定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气温一降,医院紧急入院的患者就会多起来,很多人会发生脑中风,甚至只因为洗了个澡”,董主任解释,“洗澡时气温相对偏热,洗完了血管又是收缩的,家里暖气已经停了,自然环境还是以阴盛为主,偏冷,就会出现急性的突发的心脑血管事件”。

“春天阳气是升发的,但是此时阳气还不足以抵抗自然界阴气的旺盛,所以我们捂一捂护住阳气,同时也能及时抵御倒春寒偷袭,这样就能减少突发事件。”

心血管病中医的急救方法很多,比如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我们研制的宽胸气雾剂等,都挽救了很多生命。

当我们心脏不舒服时,内心是很恐慌的。可能也无法界定这时不舒服到底是心源性的还是非心源性的,“但这时我们可以去含服这些中成药”,董国菊说,“它们不像硝酸甘油扩血管的力量那么强,所以也不至于会使不适合含的人含了造成一定的风险。当然,如果说频繁发作,伴有汗出这种严重情况,就不能只靠自行含服这些药物来解决了,得及时就医”。

“很多人都会问我如何去保护血管,我总会用《黄帝内经》上的几句话来概括”,董国菊说。

第一句话,叫“法于阴阳”,就是说我们首先要遵从自然界的阴阳大法。比如说春天的特点就是阳气生发,那么我们就要顺应这个自然去慢慢地把身体舒张开,慢慢地增加活动量。

第二条是和于术数。术数其实就是古代的一些导引,我们可以引申为要参加适当的运动。“很多人在这方面存在误区,第一认为干活就是运动,实际干活是一种机械动作的重复,严重时甚至是对身体的劳损,而只有运动才是能够去舒展我们的血脉”,董主任提醒,慢慢溜达也不算运动,因为我们要的是一种有氧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可选八段锦、太极拳等,这些都是非常有益健康和舒缓我们的筋骨血脉的活动。

第三条是食饮有节,我们吃东西一定要合理合度,结合春天这种生发的特点,可多吃些偏心偏干偏温的蔬菜,如豆芽、香椿、荠菜等,升发阳气。

第四条就是起居有度,我们既不要睡太晚,也不要起太晚,因为春天要求早卧早起,希望大家顺应自然界的潮流,天人相应,养出好血管、好身体。

关节炎

养护关节“一摩二刮三绷四勾”

受访专家:温建民,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中医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望骨科主任医师、世界中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双足拇外翻畸形、跖痛症、锤状趾和跖趾关节脱位等,以及手法、手术、用药、针灸等中西医方法,治疗肢体畸形,全身各部位新鲜、陈旧骨折,脱位及并发症,颈、肩、腰、髋、膝、踝、足关节疾病的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特需)

(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患上关节炎,关节就会像个气象台,明天要刮风、降温,今天就会有感觉”,骨科门诊每逢天气变凉、倒春寒,看病人数就大增,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来看骨关节炎的。

为啥关节炎与天气变化关系如此密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骨科主任医师温建民解释,骨关节炎是中医说的“痹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大、寒气大、湿气大侵犯人体时,就可以引起“寒之凝固”,引起机体功能的降低、血液循环的降低,而血液循环降低可以引起关节滑膜滑液的代谢、关节液的代谢产生一些障碍,引起体内的酸性物质沉着,又排泄不出来时就会造成神经刺激,引起疼痛。

骨关节炎是一个老年病,不可逆的。人体在30岁以后,关节软骨开始变薄、退变,肌肉也开始退变,到了老年,肌肉、关节退变了,“筋不束骨”,就可以引起骨关节力学的改变,引起骨刺、骨质增生等,刺激滑膜产生炎症,患上骨关节炎。

温建民提醒,有两个信号提示可能患上骨关节炎。一是上楼梯腿打软。“以膝关节为例,假如上下楼时觉得腿打软,有可能是关节软骨薄了,或半月板损伤了,或滑膜有些轻度炎症,这时应到医院去看,而医生就诊后,如果说你有点髌股软化,实际上就是髌股关节已经有了早期炎症,这要得到高度的重视”,温建民说。第二个信号是关节怕冷、怕风。此时,就需要及时预防、治疗了。

说到预防关节炎,温建民提醒要“七分养三分治”,不要总是去爬楼、做激烈的运动,“关节要省着用,不能用得太很。一天跑步跑十几公里,还想着要你的关节像一个好关节一样,不可能的。我主张的运动是游泳,做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掌握在半个小时到50分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温建民主任说。此外,也要少去寒湿地方,少吃冷饮。

温建民有个独创的养护骨关节四步曲“一摩二刮三绷四勾”。“一摩”,从大腿开始按摩,一直按摩到小腿,用时3~5分钟;“二刮”,用一只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掐着髌骨,贴紧皮肤,上下推,刮一分钟,揉三五下;“三绷”,年轻人绷脚得时间长,可5~10分钟,老年人可以绷脚3分钟左右;“四勾”,勾脚一分钟。建议一天做两到三次。

呼吸系统疾病

易感人群当心中招

受访专家:张洪春,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医师;

擅长:慢阻肺、哮喘、肺痿(肺纤维化)、肺胀等肺系疾病的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特需)、周四上午

(健康时报记者 董颖钰)“倒春寒来临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稍不留神就感冒发烧。”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中医肺病一部主任医师张洪春告诉记者,最容易中招的有三类人:本身患有呼吸系统慢病的人;其次是65岁以上的老人、孕妇、儿童;另外,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发病急,一些患者发病后体温会迅速窜到39℃以上。其次是病情重,例如一些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病人,会因天气的变化、病毒和细菌的感染而再次发作,再次住院。“有的人看气温一上升,就马上把防寒服洗得干干净净放在柜子里,其实冬衣没必要收得太早”,张洪春建议大家这段时间里尤其要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寒保暖。

对压力较大的加班族来说,要注意生活规律。老年人或者慢病患者要注重饮食的调理,可以吃一些太子参、山药、百合等药性平和的中药,提高机体免疫力。

普通人群中招倒春寒后,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时,通常会自行去药店买一些退烧药来缓解。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体温持续三天不退,48~72小时以后对症处理的效果不好,或出现病情继续加重、咳嗽明显、有时胸痛的情况,就要马上来医院就诊了,这可能是肺部感染的迹象。呼吸系统慢病患者如果出现了发烧、症状加重,用原来的药物控制不了症状的情况,也要到医院及时救治。

“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其实是很有优势的。”张洪春举例,患流行性感冒后中医可以使患者快速退热,而且具有很少反弹的特点。当时还在中日医院任职的王辰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和曹彬教授(现任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务副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主任)的团队,2009年的一个研究表明,中药的复方汤剂和常用抗病毒西药达菲的退烧作用没有很大差异,这项成果形成了一个新药叫金花清感,现在已经上市了。

另外,中医可以预防呼吸系统慢病的急性加重,防止患者再次住院,或使患者下次急性加重时症状变轻。对于一些疑难性疾病,例如肺纤化、间质性肺病等患者,中医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使患者食欲改善,体重增加,气短减轻,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编辑:步雯 郑新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