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亡”文摘

 为什么73 2019-04-04

文 | KVZ

音乐 | 羽肿

“很多人,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下午,随意裹上一件外衣,出了门,便再也没有回来。谁说来日方长,却原来世事无常。”

大凉山的森林大火里,30名脸上布满灰尘的消防员,在这个花开的季节,来不及回头看一眼,便永远走了......

人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停止呼吸的时候,这是生物意义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是社会意义的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去,这一刻才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以后,不会有人知道你,曾经来过。

花在春天绽放,也在春天凋零。凋零的花变成泥土,滋养着四季。

比起娱乐圈那些麻醉神经的话题,更想记录一点关于生与死的文字。这种文字,注定阅读量不大。但管它呢,去特么的娱乐圈。

“我从不与人轻易谈论死亡。不是因为它是一件羞耻的或禁忌的事,相反,它比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更为光明,更为高贵。花开到尽头就要谢下来,但来年还会再复活......

死亡的袭击是一件很端庄的事,家族里的人早已习惯。守夜那天,有专门给尸体立身的人来操作。他把祖母僵硬的手指扳松,给她抽掉兜裆的白色麻布,穿好绸缎衣服,盖上一床一床缎面被子。又给她梳理头发,在颧骨抹上淡淡红色胭脂。

她年轻的时候,光润美丽。年老之后,也始终清瘦安静。讲话从来都是轻声细语,微微带笑,却是十分内向疏离的人.......”

在《素年锦时》里,庆山把死亡写的如此唯美。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安妮宝贝。

“从未如此对待过身边的人。我们彼此无法计算能在一起的期限。有些人见过一晚,就再没见过。有些人过了两三年,以为能够再度过更长的时间,某天也就不告而别。

我们无法判断猜测时间的广度和深度。分离的人,再不见面的人,对各自来说,就如同在这个世界已经消亡一样。音信全无,这是一种处境。”

死亡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我们也只能从别人的故事里,来解读它。大多数人,近距离地接触死亡,大概是从周围的亲人离去开始。而我们所能留存的,到最后,也就都只剩下了支离破碎的记忆。

“我记得自己在太平间里,站在父亲尸体旁边,看到大雨渐渐停止的凌晨。天空逐渐露出发蓝的天色。抱着他,感受到血管里和皮肤里似乎要炸裂开的孤独。那种孤独,那种心碎欲裂,那种无助,又有谁会知道呢。”

这段文字,一样来自《素年锦时》。

中国人忌讳死亡。所有节日之中,我们唯独对“清明”的情感是纠结的。

这是个快乐的节日,踏青赏花。

这是个忧伤的节日,故人哀思。

我们总不愿意谈及死亡。

觉得那是痛苦的,负面的甚至是不洁的。至今许多地方还有这样的风俗:如果最近家里有人故去,那么是断不可参加婚礼、满月或者乔迁这种喜庆仪式。会被认为晦气。

而每个人又终将走向死亡。人生是个假命题,我们一切的挣扎、求索和不舍,都是以持续活着为前提。而每个人却都逃不脱那个终点。有人山呼“万岁”,而每个人却依旧跨越不过短短“百年”。

一架埃航的波音737滑落天际,化工厂巨大的爆炸撕裂大地,一辆高速上燃烧的大巴灼痛人心,一艘沉没的渡轮在底格里斯河上渐渐远去......

富兰克林说过:“有些人25岁就已死去,只是到75岁才下葬。”

而有些人不是。

有些人,其实我们已经见过最后一面了,只是我们还没有发觉。如果知道,你是否会去珍惜?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学会了告别。远的,近的。认识的,不认识的。

“这是生命里最好的五年,期待下一个更好的五年”......埃航ET302空难中,33岁的小金留下的朋友圈......

“今天是我的生日,你不打算表现一下吗?”一场意外爆炸的当天,丈夫发给妻子最后的短信。当一句“生日快乐”再也送不出去,人生何处话凄凉......

“人其实是背对着死亡,一天天倒退地活着。人都有一死,但内心需要有一种东西活着,而用文字记录,就是唤醒这种内心的过程。”柴静于是写下《看见》。

我们向死而生,却总是背对死亡。关于死亡,很唯美的一句诗:

“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即便在万物葱荣的夏天,你依然也会看到落叶。当落叶来的时候,你也会被那一抹金黄的余晖而温暖。

“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

这句话来自打动无数人的电影《入殓师》。它不是一部恐怖片。

“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这句为我们熟知的话,就出自这里。温暖,从容,平静。

年轻的大提琴演奏家大悟失业了。为了生存,误打误撞成了一位入殓师,开始接触不同的尸体,以及他们的故事。他曾感到痛苦、绝望和羞耻。妻子因此离家出走,朋友不再与他联系......一系列打击让他站在悬崖边缘。

而当他看到前辈一遍遍细致地为逝去者净身、穿衣、上装,虔诚而温柔,让冰冷失去生机的面容慢慢变回原来的样子,家属看到逝去的亲人熟悉的面容,感激溢于言表......他慢慢领悟到了生与死的意义,并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场旅行,由生而死,曾有人说出生时,我们在哭,周围的人在笑,死去时,我们在笑,而周围的人在哭。”

“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死去的旅程到达何方,是悲是喜。那是一场注定孤独的旅程,我想踏上旅程的人必定走的无所牵挂吧。它们只是希望被这个曾经哭泣着到达的世界温柔的对待过吧。”

读到另外一段话: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永远都不会去想,因为你老觉得有一堵墙挡在你和死神面前。父母没了,你直面死神,你能清晰的看到尽头......所以,父母老爱催这催那,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死神,觉得日子不够,老怕步子赶不上。”

读到这里,突然就能够理解父母,领悟了他们的穷追不舍的执着和唠叨。当某一天,他们不在了,就连那些唠叨,也都成了再也找不回来的温暖。

读懂了生活的模样,就学会与时光握手言和。

一周中的某一天,我们终将离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懂了人生的样子,就会少一些懦弱,多一些勇敢;少一些忐忑,多一些从容;少一些欲望,多一些淡然。

有一天,当喜欢你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你告别,那画面是否也会温暖而唯美,而不是冰冷而孤寂。

清明时节。有人赞“小梅飘雪杏花红”,有人叹“黄昏疏雨湿秋千”。有“棠梨花映白杨树”,也有“路上行人欲断魂”。人生没有不舍,美好都在眼前。

记录下上面这些文字,读完,你会有所启发。

生命中,有很多不是你的东西,追也追不上,寻也寻不到。莫执意,莫强求,一切终将逝去,因为,到最后,连你自己都不是自己的了。

希望你,

陪在意的人一起去踏青

享受这个季节的阳光或雨

微笑着回忆那些离去的人,他们留下的温暖

买一份保险,让爱延长

不要骂别人“去死”,因为我们大家都会

读书,写字

世间能传承的,不是香火,也不是金钱

大概只有文字

余生很短,

别说改天,就今天吧

别说下次,就这次吧

别说以后,就现在吧

外面,花开了,很美。

封面:来自牺牲消防员张浩的朋友圈背景,希望这一刻温暖,永远被铭记。

谨以此文悼念离我们而去的消防员,他们的生命,比这个春天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