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墓道碑

 汐钰文艺范 2019-04-04
墓道碑坐落在岗顶的岩石上,岩石是那种火红色的石英岩。每次我来到这里总能见到那个满面忧愁的少年,他单身一人孤苦伶仃地坐在墓道碑前,遥望着北边的家乡,家家屋顶上升起的炊烟正笼罩着村镇。那就是十四岁的我,我心痛他。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因为偷菠菜,我小学毕业时学校给我道德品质评为丙等,当时考初中只有算术、语文、道德品质。道德品质评丙等为最低等级。于是不被中学录取,只能远离家乡去一个叫作“辛安农业中学”的临时学校上学。这个学校既无校舍也无任何设备,加上校长一共有五位老师。在一个修水库时闲置的空房子里,在山坡上,北风吹刮着,非常冷。后来很快就被取消了。现在很少有人能记得还有这么一个学校。但我在那里开始了我的中学,是我终生难忘的几年。耻辱,委屈,形单影只。这座墓道碑就是从家乡到学校的中间点,我背着吃的口粮每星期都要经过此处,走累了,在这座碑下歇一歇,向后看自己的家乡,向前看那遥远的不可知处。

  岭下这个村子叫徐村,曾经有一个儒生叫韩鹏震,他的老婆因丈夫去世而殉了丈夫自杀,后人给她立这块碑。立碑时间为光绪五年三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碑被砸碎了,动荡年代结束之后,她的后人从台湾回来又重新粘起来,外面用水泥箍一道,成了这个样子。

  心里非常凄凉。我想到了殉这个字,当年我的一个理想,就是努力上学,到底能怎样也并不知道,只知道必须上学。去年,我的大舅去世了,我久病在床的舅母从那一天开始就不再进食,十天后也去世了。大家都觉得她是作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抉择,解决了大家无法解决的难题。而这个碑主人——一个年轻的女人自杀也许是出于一种旧的理念,也许是因为感情太深,无法接受独自一人的生活。无论出于哪种理念,都是她的自由选择,只是觉得要跟随丈夫而去。一百多年之后,那些砸碑的人也仅仅是要殉一种风潮而已,没有把他人莫名其妙的一个理念,化作自己的一种激情和行动更令人厌恶的了。如果说这个女人为她的丈夫殉葬是愚蠢的封建理念,那么为他人的理念而殉,比这种封建理念的殉还要愚蠢十倍百倍。那群激情澎湃的青年人如今都已经苍老,这座墓道碑还是这样立着。

  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也是另一种可能吧。她没有殉会怎样?那些砸碑的人忽然中止他们的行动会怎样?我如果没上这个农业中学会怎样?我只能假设一个自己,可能回到村里再也不上学了,我也可能成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或者一个小工厂主,也可能当一个小学老师,还是仍旧会因为写作找下一个工作当作家?都有可能。我很多次来看这个碑,就是因为当年那个只有十四岁的孩子在这里曾经非常痛苦过,他强忍着孤独的痛苦坚持着远离家乡去上学。那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光。值不值得呢?很难说。人一生当中很少有努力是完全值得的。我把那段时光殉了一个理想,那些砸碑的人把他们的青春时光殉了他人的一个信念,或者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而这个女人把她的一生殉了她的丈夫,或许,只在于这个“殉”字还有意义?

  时已深秋,荒草萋萋,夕阳正红,我独自站在这荒岗上。这里当年曾经是唯一通往东南方向的道路,于是人们把这座墓道碑修建在这里以供过客瞻仰。当年的我路过这里时,已经有了另一条道路,我因为徒步,仍旧还是走这条小道,那时已经很少有人走了,我读碑时人与碑皆寂。当那些人在砸破它时已经很少有人从这里路过,但他们不放过它,把它碎成了三截。而今天,这条小路早已湮灭,根本就没有人还经过这里,唯有残碑立在这里承受着秋风和夕阳。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分开茂密的蒿草,又一次在这里回想着当年那个十四岁的少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