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想与大家聊聊,人、单位的问题,或是单位人的问题。单位、人的概念很宽泛,今天只谈其单位人的一个侧面,或是某个点。今天在座的都是单位人,谈人与自己结合,谈单位与工作结合。聊三句话六个字“高度、温度、态度”。 一、对自己严格有高度 人常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人生的方方面面。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对自己严格有高度,只是严以律己的一个侧面,一个点而已,这个点与我们的工作紧密相关。我个人认为应着重把握如下几点: 1、不断完善自我。 ——成长需要被否定 一个人的成长、成熟,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是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人有自信是没错的,但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也是要不得的。自我感觉良好,甚至于习惯了当前的自我,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还算可以,知识还算丰富,工作还做得不错,殊不知这很可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盲目自知。那种自认为还算可以的心态,难得交上真心朋友;知识还算丰富,所掌握的知识,也不过是十年、十几年前为了获得学历而坚持的填充式苦读留下的,其实你的知识在逐渐过时、发霉;你自认为还表现不错的工作状态,其实还不如其他做得更好的同志,当你在抱怨单位没同意你公休时,却忽视了别人还在加班,当你工作可能做到“尽力而为”,但离“全力以赴”还有距离。如果一个长期处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会让你看不到真实的自我,会让人逐渐丧失斗志、无所追求,止步不前,这种状态无异于慢性毒药。 二是要进行自我否定。自我否定,需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势与成绩,不盲目、不自满、不骄纵。敢于自我批评与自我找茬,每天给自己留几分钟深度思考的时间,反省、求解、总结。给自己规划好工作的目标,然后跳跃着去完成。不能自我满足,更不能自我懈怠。 三是正确对待他人否定。面对他人否定,则要努力做到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感激否定自己的人,不管它是出于好心还是恶意,对自己来说都是成长、成熟、成功的养料。因此,一个人的成长也需要正确面对他人适度的否定。逆耳忠言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对你说,苦口良药不是每个大夫都适合为你开。 ——确定合适的高度 工作中确定好目标十分重要。目标定得过低不行,目标定得过高再努力也完不成同样不行。必须要在过低与过高之间找到平衡点,工作才有激情,才有动力。 篮球架的高度设计很科学,比一层楼高一点,比二层楼低一点。这是因为,如果篮球架比一层楼低,常人伸手就可以触及,则人人都能扣篮,篮球就自然失去了魅力;如果它超过二层楼的高度,要投篮得分变得很困难,则会让人望而却步。 正因为篮球架设计得不高不低,才赋予篮球运动的经久不衰,正因为它设计在一个适合的高度,可以让人“适当”地得分,所以,篮球运动才吸引无数人乐在其中。 面对工作中各种规划也未尝不是如此。如果好高骛远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如果目标太低,则又不利于自己才能的发挥。因此,制定一个恰当的目标十分重要,跳一跳,够得着。 2、不断约束自我。 ——做诚实的人。 对组织要忠诚,对领导要坦诚,对同事要实诚,对工作要热忱。 ——做正直的人。 不阳奉阴违,不捕风捉影,不信口开河,不搬弄是非,不挑拨离间,不溜须拍马。 扬原是南宗人。扬原爱拍马屁,而且拍马技术空前绝后,无人可比。 一日,扬大人陪秦桧吃饭,端上桌的菜有一盘蒸粉,秦桧吃粉时,一口没注意,呛住了,咳了一声,蒸粉喷出,满桌纷飞。秦桧虽是个奸臣,可是个细致人,也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他觉得自己这一喷,很失面子。 扬原一见,忙用勺子也挖一勺蒸粉放进嘴里,也咳了一声,蒸粉喷出,满桌乱飞。扬原用此方法来掩饰秦桧的尴尬:用不着不好意思,我也如此,比你更厉害呢? 秦桧见了,很是满意,也很是舒畅。 扬原因为一个喷嚏,得到了秦桧的好感,官运亨通起来,由一个副处级干部,升到侍郎—副部长一级的官职。 有一年,秦桧建府,金碧辉煌,让人叹为观止。 官员们一个个前来祝贺,扬原当然毫不例外,赶来送了礼。看着秦桧的大厅,建议道:“太师,若用蜀锦铺地,更是妙不可言。”秦桧一笑,告诉他,那东西不好弄,还是算了。 半个月后,扬原来到秦府,送上了蜀锦。秦桧见了大乐,扬原喜气洋洋地挥别而去。他知道,他又会有好运了。 因为,还有一样好处他没有告诉秦桧,他送的蜀锦和秦府大厅一样大小,铺上去后,一准严丝合缝。他专门买通秦府仆人,计算过的,丝毫不差。 他等着,等着再一次高升的机会。 不久,文件下来了,他没升官,相反,一搂到底,充军海南。到了海南,扬原终于弄清楚了拍马失蹄的原因。原来蜀锦拿来,秦桧让人在大厅一铺,大小正好,心中顿时一冷,扬原这家伙,连我家中厅堂大小都弄得一清二楚,这个危险的家伙。 这是什么?是暗算、是跟踪,这样的人,留他不得。贬! 看完这个小故事,我特意总结了四句话:拍马不慎失前蹄,充军发配乃天意。为人正直是根本,洁身自好需牢记。 3、不断修炼自我。 ——别过高地估计自己 《三国演义》里有个谋士叫许攸,投靠曹操时,曹操高兴得赤脚跑出来迎接他。许攸为曹操设下了偷袭袁军屯粮之所的计谋,使袁绍大败于官渡。但是,许攸自恃功高,屡屡轻慢曹操,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还说:“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许攸不仅高估了自己,他同时也低估了曹操的智商,结果被曹操的部下所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同志一旦有点权力,而且所做的工作也取得了些许的成绩,就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有了舍我其谁的飘飘然,摆官架子,唱官调子,忘了“自己也是百姓”。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处事的哲学。真正有大才能的人,往往虚怀若谷,低调行事。 ——低头也是一种能力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昂首迈着大步,进门撞在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着说:“很疼吧,可这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如果把人生比作爬山,有的人在山脚刚刚起步,有的人正向山腰跋涉,有的已信步登峰,但此时,不管你处在什么位置,请记住,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处,即使“会当凌绝顶”也要会低头。低头也是一种能力。 4、不断付出自我。 ——放下过多的欲望 柳宗元的《蝜蝂传》中描绘了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蝜蝂,它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蝜蝂只要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过来背上,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人存在贪得无厌的心态,遇到东西总想抓过来。抓起的东西越来越多,包袱越来越大,枷锁越来越重。 殊不知,不懂得放下,最终只能落得“两空”局面。“世事愚人,追逐功名迷本性,云山忘我,抛开得失现天真。” 在人生路上,要学会放弃沉重的欲望,放下过多的需求,舍弃不必要的执着,才能迈出洒脱的一步,活出自我的风采,否则,便会沦为负重而亡的蝜蝂。 ——懂得真诚的付出。 有一个寓言故事讲得很有道理。 从前有一个叫花子,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把乞讨而得的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粮仓还是只有一点米。 一天夜里,他终于发现一只老鼠半夜来偷吃他的粮食。他很气愤地说道:“富人家有那么多粮食你不去吃,为什么偏偏偷吃我辛苦攒下的粮食?”没想到老鼠突然说:“你命里只有八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叫花子问:“这是为什么?” 老鼠说:“我也不知道,你去问佛祖好了。” 于是,叫花子决心要去西天问佛祖。第二天,他出发了。一路乞讨,天黑了才见到一户人家,他敲门了,正好员外出来看见了,问叫花子这么晚了还在赶路?叫花子说明了想法,员外听了赶紧把他请到屋里,拿了好多干粮和银子,叫花子不解。 员外说,他家女儿长得非常漂亮,但16岁了还不会说话,想请他帮忙问问佛祖是什么原因。叫花子觉得反正都是去西天,我顺便问一下也好,于是答应了。 又走了许多路,叫花子看见一座庙,就进去讨水喝,只见一老和尚举着根锡杖,老和尚给了他水喝。叫花子说明去向后,老和尚赶紧握住他的手说,拜托你一定帮我问问佛祖,我都修行500年了,为什么还成不了仙?叫花子答应了老和尚。 再往前走,叫花子来到一条河边,河里没有一条船,叫花子急了,这怎么办?突然河里浮出一只大龟,老龟问叫花子哭什么?叫花子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老龟说,我都修行1000年了,按说早该飞起了。这样吧,我把你驮到对面,你一定帮我问问佛祖,叫花子也答应了。 又不知走了多久,却还没有见到佛祖,佛祖到底在哪里?叫花子很伤心,因为太累迷迷糊糊睡着了。 梦里佛祖出现了,佛祖问他:“你大老远来到这里一定有什么很重要的事吧。” “是的,佛祖,我确实有问题问佛祖。” 佛祖说:“好啊,不过有个条件,你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 叫花子答应了,心想,应该问哪几个问题呢?老龟修行了一千多年不容易,他的问题该先问。于是说:“佛祖,老龟修行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变成龙呢?” 佛祖告诉他,老龟舍不得它背上的龟壳。 叫花子心里想,老和尚修行了500多年也不易,他的问题也该问。于是问佛祖:“老和尚修行了500年为什么还没有升天呢?” 佛祖告诉他,老和尚整天心理记挂着他的锡杖。 叫花子又想,员外的女儿很可怜,他的问题也该问。于是,叫花子又问了第三个问题:“佛祖,员外的女儿为什么不能说话呢?” 佛祖告诉他,如果女孩子见到她的心上人了就会说话了。 突然,佛祖不见了。叫花子回过神来,哎呀,自己的问题还没有问呢?算了,认命了,还是乞讨过日子吧,于是起身往回赶路。 叫花子来到河边见到老龟,渡过河后,老龟着急地看着他。叫花子问老龟:“是不是舍不得那背上的龟壳。” 老龟幡然醒悟,把龟壳脱下来送给叫花子,说:“这里面有24颗夜明珠,是无价之宝,把它送给你,感谢你帮助我。”不一会老龟变成龙飞走了。 叫花子拿着24颗夜明珠,又往回赶路,来到山上见了老和尚,老和尚急着问叫花子。叫花子说:“是不是舍不得手里的锡杖。” 老和尚一听,茅塞顿开,把宝贝锡杖送给了叫花子,然后马上就腾云飞走了。 叫花子来到员外家门口,突然从屋里跑出一个姑娘,大声喊道:“问佛祖话的人回来了。”员外又惊又喜,女儿竟然会说话了。于是员外把女儿嫁给了叫花子。 确实,人生就是这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不管做人做事,都需切记:是付出了才会有回报,而不是有了回报才去付出。 二、对他人宽容有温度 营造和谐美好的氛围,需要常怀宽容友善之心,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共创佳绩。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做到对他人宽容有温度,我认为应着重处理好如下关系。 1.理性面对误解。 大家长期在一起工作,难免会产生相互不理解,甚至误解的情况。面对误解,我们该怎么办,是性子使然,还是冷静面对,考验着我们个人的智慧。 ——面对误解,一定要控制情绪不冲动。 有一个人得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紫砂壶,爱不释手,每夜都放于床头。一次妻子不小心失手,将紫砂壶的壶盖打翻到地上,丈夫惊醒后,大怒,打了妻子一耳光。壶盖没了,留壶身何用,于是抓起壶身扔到窗外。 天亮起床,发现壶盖掉在棉鞋上并未受损,恨之,一脚把壶盖踩得粉碎。出门后,看见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壶完好无损地挂在树枝上。 看的出来,这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家伙,在误会面前是一再的动怒,对自己的情绪不加控制,蛮横行事,结果是因自己的冲动,真正失去了价值连城的宝贝。 每个人都有遇事冲动的时候,但千万不能被脾气所左右,应懂得正确地控制自身的脾气,加强自身的性格修养,减少由个人感情上的好恶,对其他事物的影响,正确对待所面临的矛盾,理性处理不足与失误,避免求全责备。 ——面对误会,一定要冷静思考不盲动。 早年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妻子生孩子时因难产而亡,遗下一孩子。男子忙生活,又忙看家,因没有人看孩子,就训练一条狗。那狗很通人性,能照顾孩子,常咬着奶瓶给孩子喂奶,抚养孩子。 一天,男子到别的地方,因遇大雪,当天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男子把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男子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把狗杀死了。 狗被杀死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男子很奇怪,不知是怎么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拼死救下了小孩子,却被它的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盲动下作出的决定往往都是错的。遇到问题时,必须先要冷静分析,因为盲动若能解决问题,人类就会跟野兽一样,不需要脑袋思考了。如果我们遇人遇事丟掉了冷静思考,一味地冲动、盲动,结果只能是伤事、伤物、伤人、伤己。 面对误会,气要平下来,心要静下来,仔细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再进行交流、沟通。实在不行,可找组织、领导说明情况,寻求帮助,消除误会,制止纠纷,化解矛盾。 2. 宽容面对过失。 工作中我们每个同志不可能不出现过失,永远不犯错,永远不失误的人是没有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件事也不可能无过失,件件都完美,也有不尽人意的时候,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 ——用看长处的心态对人。 有人曾问邻居里的一位百岁老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渡过?在单位人与人究竟如何相处?老人平静而淡定地说,其实最简单最管用的方法就是:多看人长处,多想人好处,多帮人难处。 静静想想,这不失为人生真谛,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多看人长处、多想人好处、多帮人难处,能提升做人的境界,让人生活工作多一片天地,多一份祥和,多一份快乐。 ——用感恩的心态对事。 有一个叫史蒂文斯的程序员,去参加一家公司的招聘时,他过了笔试关,也过了面试关,但名额被别人弄走了,他落聘了。不过他没有怨恨,而是给这家公司写了封信,说道:“感谢贵公司给我提供了笔试、面试的机会,虽然我落聘了,但通过应聘,使我大长见识,受益匪浅。” 公司收到信后,都为之感动。当这家公司又出现同等的职位空缺时,首先就想到了史蒂文斯,并邀请他入职,史蒂文斯应聘的这家公司就是美国著名的微软公司。十几年后,史蒂文斯凭着出色的业绩,一直做到了公司的副总裁。 在单位里,我们每个同志都面临着工作担子有轻有重,工作任务有大有小,工作对象有难有易,工作成绩有好有差;都面临着评先评优,晋升晋级。所有这样些,我们不可能都做得尽善尽美、十全十美,总会有与每一个同志的意愿和想法不吻合的时候,这也同样考验着自己。 许多时候,常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真诚地感谢所有同事朋友,只为他们在自己工作顺利和困难时给予的一声问候、一句叮咛、一次微笑、一份关爱。 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包括失误、失败,便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精彩。 3. 冷静面对冲突。 我平时总是跟大家谈到一个观点,珍惜缘分,开心合作,快乐工作,实践起来,确实很难。夫妻有吵架的时候,自己也有咬到自己舌头的时候,更何况同事之间,工作中产生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如何处理,对我们每个人也是一种考验。 ——宽容对待冲突。 赤壁之战前夕,东吴国内主战派、主和派意见不一,吵得不可开交。张昭和周瑜都是朝中重臣,更是吴主孙权的左膀右臂。张昭主和,周瑜主战,二人在大堂上各说各的理,争得面红耳赤。 争论再久,总有一把手拍板的时候,当孙权采纳了周瑜的意见后,张昭识大体、顾大局,放弃自己的意见,转而积极支持配合周瑜,共辅朝政,终于取得了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留下一段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一个人能担当固然不易,但更可贵的是容得下他人,容得下他人冒尖出彩,共同成就一番事业。张昭便体现了这种求同存异,从善如流的容人之功。 工作中大家有意见、有分歧、有纷争,并不可怕。凡是谋定之前,尽可各抒己见。但在谋定之后,则不可因观点不同而懈怠,不作为,甚至在工作中使绊子,看笑话。心中要有大格局,要有乐见其成的雅量,处处补台,成人之美,方能凝心聚力,美美与共,大功告成。 ——柔情化解冲突。 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女王。有一次,她与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吵架了,阿尔伯特很气愤地回到卧室,并且重重地关上了门,这回是真的生气了。 事后,女王知道是自己理亏,就在房间外敲门,打算向丈夫道歉。“谁?”丈夫问道。“英国女王!”可是屋内没有任何回音。女王再敲门,“谁呀?”“我是维多利亚。”可是房门依旧没有打开。最后,维多利亚又敲了敲门,并且很温柔地说:“对不起,亲爱的,开开门好吗?我是你的妻子。”这回房门打开了。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不同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当个人在履行社会角色时,难免会发生角色冲突。对角色冲突,是冷处理,还是热处理,要看每个人的修为。 冷处理,柔对柔,一句良言,雪中送炭,小事化了;热处理,硬碰硬,一句恶言,火上浇油,越搞越遭。面对冲突,有时真的就是一句话的事,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败事。 事实证明,宽容,柔情处理面对的冲突,是提升我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关键。 4.温暖面对同事。 ——做人要大度。大度做人,就是要能容人、容话、容事。 蜀国后期,诸葛亮病重,国家内忧外患,谁能接替丞相之位,关系国家的安危。人们私下里不免多有讨论,公认为最有可能的莫过于杨仪和蒋琬二人。经过对比,大家都觉得杨仪的希望最大,因为先主刘备和诸葛亮对杨仪非常赏识,论为官的才能,杨仪都在蒋琬之上。 杨仪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诸葛亮之后非己莫属。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蒋琬后来居上,笑到了最后。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杨仪的失利,却成就了蒋琬的成功呢?除了治国理政的才能外,蒋琬在胸襟和气度方面,显得更胜一筹。 杨仪气量狭窄,自负狂傲,在军中经常与魏延发生争执,杨仪耿耿于怀。诸葛亮病逝,遗命杨仪处理后事,他借机谋杀了魏延,并灭了其三族。由于杨俊心情严酷等原因,没有当上丞相,居然说:“当年如果我举军投曹,哪会像今天这样。”此事被后主知道,杨仪被贬为庶民,后被问罪,落了个自杀身亡的结局。 反观蒋琬,则气度恢宏,待人处事心胸开阔,对反对自己的逆耳言语,始终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特别有容人之量,收获了成功,做丞相。正因为蒋琬的度量,在他为相期间,心存大局,用人之长,以静治国,蜀国基本上没有人事上的重大矛盾和纷争,上下同心,保证了全国的安定。 如果说才能像是单枪匹马的作战,气度则似宽阔的空间,凝聚起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伟大大事业。 所以,一个人有才能,更要有气度,气度决定高度。 ——对人有温度 有篇短文很有意思,题目叫《茶凉有度》,读后所思,真有不一样的感受。 人常说,人走茶凉,人走了茶该不该凉,茶该凉,这是规律。茶凉有度,我想这是它意义的延伸。人每天都喝茶,上班了,倒杯茶,或在办公室,或带在身上,这是给自己备的那杯茶,或凉或热,根据个人的嗜好。 这里说的茶凉有度,指的是为百姓,为同事,为朋友备的那杯茶。 其实,每个人面前那杯茶,并非都是职位和权利泡出来的,茶汁里茶温里,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是一杯多味茶。这杯茶,要始终保持三四十度,不凉不烫,正好下口,喝得舒舒服服。 ——十度来自对同事的认同与感激。 大家同在一个单位谋事,努力了,付出了,收获了,是一种认同,相互支持了,帮衬了,成功了,是一种感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修路,后人驾车,今天与昨天是不能割断的。这十度温,既是老传统,也是文明社会该发扬的新风。不但可以温暖前赴后继者,也可以温暖整个社会,推己及人及家庭,这十度茶温凉不得。 ——十度来自对工作失误、错误的谅解。 人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只要做工作,难免有失误,或出现错误。处事如此,为人也如此,人总有不察难察和察不准察不全的毛病,这就需要谅解。谅解可以转为温度,谅解的人可能没有感到,但被谅解的人会真真切切感受到,一谅暖心窝。此谅此温也会推己及人及社会,大度、宽容就会多起来。这十度也凉不得。 作为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同事,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没有缘分难得聚在一起,国家多的就是人。因此要懂得珍惜这种缘分。该肯定的肯定,该支持的支持,该帮助的帮助,该得到的还要得到。同事情、朋友情,这样的请,这样的温度,必须要保持,因此,这十度同样凉不得。 若再加十度,茶就热起来了。这十度各个人不一样,有人得到,有人得不到,也不强求。有人品行高尚,有人业绩出众,有人平易近人,有人关怀贫困,有人体恤孤残,有人曾拉人一把,特别之处得到了特别的温度。 赠人玫瑰,留有余香。茶的温度,寓意着对人的温度。三四十度的一杯茶,温暖着整个团队,温暖着社会,温暖着他人,同时也温暖着自己。它化做强大的力量,让整个团队同心协力,克难攻坚,事半功倍,战无不胜;它将化做一股清风,让我们每个同志心情舒畅,和谐共事,快乐工作,益寿延年。 三、对岗位敬畏有态度。 1.清醒认识重岗位。 我们不种地,但有吃有喝,我们不织布,但衣着得体; 我们不造车,但以车代步,我们不盖楼,但居家安泰; 我们貌不惊人,但爱人喜欢,我们能力般般,但女儿崇拜; 我们无超常才能,但能参入社会治理。 这是为什么?我们是依靠什么获得所需要的生活物品?依靠什么在人生路上收获成功与喜悦?依靠什么赢得社会尊重? 答案就是——单位。 单位,是我们和社会之间沟通的纽带;单位,是我们与他人之间交流的桥梁;单位,是我们幸福家庭的后台;单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客栈;单位,是我们的大学校、美容院、练兵站、竞技场。 因此,单位很重要。 不要轻视单位,这山望到那山高,因为我们不是超人; 不要怠慢单位,做天和尚撞天钟,因为党纪政规有要求; 不要糊弄单位,干好干坏无所谓,因为人在做天在看; 不要厌弃单位,可有可无混日子,离开单位我是谁? 没有刘备,关羽是个编筐的,张飞是个卖肉的;孙悟空没有唐僧,就是只猴子,唐僧没有了孙悟空,也只是个和尚。 2.万分珍惜爱岗位。 ——少想位子,多挑担子。 工作就是职责,职责就是担当,担当就是价值。在当前形势下,有的人私心杂念集中表现在对“位子”想得多,或者因害怕调整失去“位子”,或是想着怎么谋个好“位子”。与此同时,却不愿挑担子,对苦活、急活、累活、难活推三阻四。 其实,一个职位就是一幅“担子”,把“担子”挑好了,成为大器中的一颗质量过硬的“螺丝钉”,才能跟着“大机器”一起运转向前。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 只想“位子”,不愿挑“担子”的想法不仅要不得,而且还行不通。 ——不与人争,谋事创业。 单位的各种关系一定要懂得珍惜,特别是同事之间的关系,更要认真打理,用心呵护,宁可自己受委屈,也尽量不要与人争高低。一个人只要能够处理好和自己有工作关系的关系,才叫能力。 老子的一句“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的命题实在精彩。 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人,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也是当下流行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具体诠释吧。 一个锱铢必较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大气、有信心、有能力,有格调、有形象的人。而只能是一个心胸狭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 英国诗人兰德写诗无数,但真正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一首他在75岁写的诗: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兰德以其诗人的睿智,看透了人世间的利益纷争,在浩瀚宇宙面前的渺小,完成了他的率真,达现心境的飞跃。他在生命之火旁边取暖,一直坐到89岁,才悄然离去。 争,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理由。而不争,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在对人生、竞争、生存有了超然的认识后的一种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切莫在单位里争权大权小,争管多管少,争得多得少,争利大利小。珍惜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同事与朋友的关系,同心协力做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 ——真诚相待,懂得珍惜。 大家在一起共事,时间久了,会产生视觉、知觉、感觉上的疲劳,有时甚至感到厌倦。这就是我们每个同志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无味的工作面前,天天面对的同事面前,有一种常新的感觉和姿态。 已经拥有的,一旦失去,就会知道他的价值。 在单位里、在岗位上,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 一是把工作推给别人。工作是你的职责,也是你的权力和义务,更是你立足单位的基础。把属于自己的工作推给别人,不是聪明,而是愚蠢,除非是你的能力太小了,不能胜任。推诿工作是一种逃避,是一种不负责任,更是一种无能,它会让人瞧不起。 二是耍性子愚弄他人。愚弄别人是一种下三滥行为,尤其是对那些信任你的人,依靠你、倚重你的人,万万不可耍小聪明,否则,得不偿失。长期在一起共事,你的诚恳会让同事感动,你的能力会被同事认可,相反会被大家感到恶心。要知道,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大家竟然看得那么准、那么透、那么一致。 三是等不得心浮气躁。沉不下来是在单位工作的大忌。单位不是走马观花,不是旅游,更不是住旅店。单位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根据地,是你一辈子存在的证明。不要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沉下心来慢慢干。有机会上进了,不要得意忘形,没有机会或错过了一次机会也不要患得患失,相信,最后的赢家是那些慢慢走过来的人。 3.廉洁履职在岗位。 一要看清形势。 反腐倡廉、正风肃纪、“四种形态”、执纪问责(此处省略500字)...... 二要正视问题。目前,我们身边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六个有之”:违法乱纪有之:吸毒的,赌博的,还有扯皮打架的;公款吃喝有之:自己吃的,请人吃的,还有他人请吃的;违规报销有之:不该花的,不该报的,还有不该多报的;人品不端有之:阴奉阳违的,信口开河的,还有故意挑拨离间的;个人主义有之:想自己的,想他人的,还有就是不想工作的;在位不为有之:敷衍塞责的,得过且过的,还有只做和尚不撞钟的。 三要身体力行。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按规定办事。按要求办事。 ——认清“甜头与苦头”的关系。 美国生物学家把100只老鼠分成两组进行喂养,一组喂加糖的食物,另一组喂普通食物。结果,喂加糖食物的老鼠其生育能力、生存能力和健康状况都不如喂普通食物的老鼠。 于是研究人员把糖归结为一种慢性毒药。 其实糖的毒,主要来自于糖的甜,是糖的甜惯坏了人们的胃口,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性情,让人变得只知道享受,并且在享受中消磨了人的意志和斗志,让人的生命变得弱不禁风,不堪一击。 糖的毒,来自糖的甜。生活中有许多人,因贪图一时的“甜头”,而最后是尝尽人间的“苦头”。 4.正确对待敬岗位 每个人都梦想有一份好的工作岗位,并为之不懈奋斗。有的因热爱、敬畏工作岗位而成功的实现人生价值;有的因轻视、怠慢而失去工作机会,二者的反差不得不让人深思。 有一则小寓言故事很受启发,说一座山上寺院里有一头驴,厌倦了每天都辛苦拉磨的生活,渴望见见外面的世界。有一天,僧人带着驴下山驮东西,来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就赶回寺院,没有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他顶礼膜拜,驴不禁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身份原来如此尊贵。 回到寺院里,驴死活也不肯再拉磨了。只愿接受人们的膜拜,无奈,僧人只好放驴下山。驴下山后,看见一伙人张罗打鼓迎面而来,心想一定是来欢迎我的,于是大摇大摆地站在路中间等着人们膜拜。被驴挡住去路的是一只迎亲的队伍,人们愤怒不已,棍棒交加,抽打它。 驴逃到寺庙,奄奄一息,临死前,它愤愤不平的告诉僧人:“人心险恶呀”,第一次下山时,人们对我顶礼膜拜,可是今天他们竟然对我狠下毒手。僧人叹息到:“那天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不是你啊!” 小故事大道理,离开岗位我是谁?你的岗位并非只你一人所有,也不是别人干不了,别人接替你可能比你干得还要好。单位离开谁都能运转,但你我离不开岗位,因此,我们人人都要热爱岗位、敬畏岗位,我们要努力证明自己在单位的要重。 工作岗位是国家给予的,应该懂得正确对待,工作取得成绩是同事们共同努力的,应该懂得认可;个人成长进步是同事们帮衬的,应该懂的珍惜;荣誉和利益是组织给予的,应该懂得回报。 因此,我们要用辛勤努力的工作,卓有成效的付出,以出色的成绩,出彩的人生,回报单位,回报组织,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