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农村生活的朋友应该知道,农村有很多老话俗语,搁十多年前,这些俗语经常被提起,如今随着老一辈人的渐渐老去和离世,有些俗语渐渐被人遗忘了,只有家中的老人还会时不时讲起,小孩子大多会从课本上学到一些谚语,例如“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之类的,其实农村的俗语有很多分类,除了上面的农谚之外,还有一些生活经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俗语。 农村俗语虽然简短,但是含义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千百年来,这些俗语被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在生产生活中,又总结出了新的俗语,如今虽然我们生活更加现代化了,但对于一些有深刻含义的俗语,还是要多少有点了解的,以前出门的时候,总会觉得每个东西都要拿,每个东西都会用到,总是犹豫不决,这是家中老人就会说“出门千里不拿针”,这句话表面是说,外出千里之外,就不要带着针线了,但是这句话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吗? “出门千里不拿针”,为什么偏偏说出远门不要拿针?拿了又会有什么结果呢?记得家中老人曾这样解释过这句话,首先这个针不是单单指针,它更重要的是在说不要拿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毕竟出门千里,来回周转,最重要的是行李轻便,你要是把什么锅碗瓢盆都拿着,你根本都拿不完,徒增重担。 其次你要是拿了像“针”一样小的东西,来回折腾,一个人在外面没有固定的住所,来回搬家,很容易把这些东西弄丢,除非是必须的小物件,在外面买不到,或者另买很贵的可以随身带着,这种不值钱的小玩意还是不要拿了,自己好不容易从家拿回来,丢了岂不闹心? 再者,在古代,针线活是女性干的,俗话说“男儿志在四方”,你既然出远门,肯定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拿个针线会被人看笑话。记得以前外出求学时,每次回家都要带很多东西,其实有些东西完全可以扔了,但自己舍不得,拿回家母亲看到也会扔了,觉得我给自己找行李,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大家自是少不得带东西,这时候更是要学会取舍。 由此可见“出门千里不拿针”,这句话不能只看表面意思,现在无论男女,住处总会必备针线,平常少不得缝缝补补,毕竟一盒针线确实占不了什么地方,平常用的也不多,每到一个地方就买一盒也确实很浪费。关于这句话,你还有什么理解,欢迎在评论中留言讨论。 |
|
来自: 昵称38194863 > 《俗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