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里,我们沐风听雨

 汉婴 2019-04-05

       三月的清风吹过,如酥的细雨便会从容而来,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会淅淅沥沥地下个没完,仿佛诉说它一个冬天的隔绝与幽怨似的。这个时节的雨,似乎情味儿更浓郁一些,不然,也就不会有杜工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

撑一把画满荷叶的油纸伞,着一领青色长衫,走入烟雨濛濛的细柳春巷,把身上的慵懒抛进身后的阴影,眼前的景色就成了昨天梦里的诗。怎奈这雨水似有些清冷,洒落在大地之上,泛起了一袭摄骨的寒意,让人疑惑这初春的雨何以令人把赏到如此痴迷的程度。

廿年以前,我取道汉口直抵春城。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北方平原地区的人,能够在春天踏上滇北高原,一览湖光春色绵延逶迤的南国春城,内心潜藏多年的夙愿终于得偿,颇有些矗立于人生高点的意味。春城,名副其实,满眼春色令人目不暇接,一路走来扑面而至的景色总是超出了我即使是在古诗词意境中也难以构建出来的人间胜景。在去石林观看数十万年而成的钟乳石奇观,品傣家风情宴后,蜡染、扎染布料,甚至是绚丽多彩的傣锦都不能吸附我钟情的目光,我把眷恋毫无迟疑地投给了滇池湖畔微雨空濛的一带湖湾。春城的三月,风绝对是暖暖的,像伏在耳边的私语,寥寥的感觉若隐若现。而和着风的雨似乎沾染了风的那一抹柔情,给人以体贴,还风以温润。记得那时的我披一件长长的米色风衣,擎一把藏蓝色细花伞,走在草海边一条无人涉足的小径上,细雨早就阴湿了裤管、鞋袜,额上是一层薄薄的水雾,湿湿的,透着一股青檬的味道……

春城三月的风是有影迹的,它来的婆娑,去的悄然;而春城三月的雨是有味道的,它来的浓郁,走的淡怡。如同碎步轻身的舞娘,即使无歌无律的一段过场也能走得有风有韵的。只是,当我依依惜别这人间天堂,带着一怀舒心的感觉重归自己的栖息地时,春城三月风的细软和雨的棉柔,归化了我如诗一般情怀之中陈年已久的精致收藏,再也不是眼底的一方浅绿,也不是清波荡漾的雨润浮萍,更不是精工斧凿的水榭歌台了。

午夜,一阵滴滴答答的响声惊醒了浅睡中的我,辗转反侧仍旧无法入眠,索性披上一件绒衫,静静地守着这只有雨声的长夜。没有春雷的乍响,雨越来越悄无声息了,虽然有些清冷,可毕竟是燕子衔来的,迟早,温暖自然会跟着来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想起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也忆起少年时雨中的情景。那时,从不把雨和忧伤、寂寥缠在一起,春天里在细雨中大声呼喊,发足狂奔,成长的烦恼像是对春雨的痴狂。曾经被雨淋湿的少年,不会在意春雨的冷艳冰封了自己的热忱,豪情依旧地挥洒着活力,点燃了青春。在雨的亲润中漫步,把思念研成细小的雨滴,用相思穿成一线线,洒落在目极所至的雨的世界,整个春天就会弥漫着初恋的青涩味道。

窗外的雨仍没有停下来,雨点儿打在窗户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不似儿时顽皮地躲在湖水中听雨滴打在头顶的湖面发出的“叮叮咚咚”的乐音。就这样安静地陪着雨,独自一人的夜变得十分漫长。听雨,仿佛让我显得真实,没了遮掩,也无需粉饰,苦也好,愁也罢,反正都是自己的心情,表白给自我何必要那么庄严呢。往日的沐风听雨,赏的是一幅画,写满了丹青妙笔刻意的描摹,呈现的是江山的情怀,诗者的雅兴。而今听雨,听的是岁月心声经年累月酿成的黄钟大吕,是一曲涂满人生色彩的咏叹调。

守着,听窗外依然淅淅沥沥的雨……

                                                                             汉婴作于2012年4月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