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讲透借钱还钱道理:这是我见过借钱还钱的最好姿势!

 你的景和我的桥 2022-05-18 发布于广东

01

借钱还钱,贵在不卑不亢

借钱,伤感情;催还钱,更伤感情。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八成也是借钱“伤神、伤心、伤友”后,彻悟的人生大智慧。

但人生在世,难免遇到捉襟见肘时,而略有余粮者,也往往多遭求助。如何借钱还钱,是一本无字天书,考验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朴树曾与高晓松有一段借钱并催还的故事,只用了四个字。

话说某年,高晓松遭遇一生最贫困潦倒厄运,几个月都没接到活儿,无奈只好找朴树借钱。

朴树回了两个字:账号

没很久,轮到朴树过气了,高晓松却缓过劲来。朴树日子不好过,便给高晓松发了条信息,依旧两个字:还钱

借钱还钱,不过四字。

而就是这四个字,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句套话,没有你高我低,唯有铿锵落实——江湖儿女,最难能可贵是雪中送炭

如此平等的借钱还钱,不卑不亢,被借者不趾高气昂、顾左言他,催还时亦不遮遮掩掩、拖泥带水,堪称经典。

而这,演绎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友情,一款借钱还钱的最好姿势。

为什么说借钱还钱,贵在不卑不亢?因为,借钱难,催还更难

人世百态,因为借钱,最终闹得人财两空、老死不相往来的例子,太多了。你和我,身边人,几乎每天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而其间角色,转换之快令人咋舌。

借钱时,来借者往往好话说尽,兄弟啊朋友啊发小啊,各种关系生拉硬扯,接着诉尽苦水,许下各种誓言,你是爷他是孙子。

待到借成,对方仿佛人间消失,还钱之事,只字不提,似乎根本没发生过这事儿。

这时,被借者着急了,特别是遇到用钱之时。没办法,反复掂量,最终狠下决心抹开面子,开口讨要。

没成想,他却成了大爷,阴阳怪气责备你——这点钱,至于催这么急吗?难道我会不还吗?

依然各种诉苦,最后却落个你的不是,被借者反成了孙子。

02

善还者,贵在知恩感恩

民谚: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这年头,能借钱给你的,都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借者应知恩感恩,切莫视为理所当然。借你是人情,不借是道理,并没人欠你。

我的一个朋友,讲过一个很小的还钱的故事。

因为工作缘由,这位朋友经常往来香港,自然托他带这带那的多了,奶粉、尿布、药品、首饰、衣包等等。

每次带回东西,他会将购物小票拍照发给托请人,对方则按当日汇率折算转账还钱他。

有一位,每次汇率折算不折不扣,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然后照着小数点的数转账。

另一位,则不同。折算之后,总加一点点凑个整数还钱。

朋友帮忙带东西,本不图利。然而,这两种还钱法,有天壤之别,感恩与否,全在其中。

后来,朋友再去香港的消息,往往会屏蔽掉那位精确到小数点两位的还钱者。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精明若此,至于嘛!

借钱时见人心,还钱时见人品。一个小小的细节,便足暴露出你的修养。

某种意义上,借钱,是对你人生信用的检验,也是对你人品的考验。

人不求人品自高,轻易不要借钱,除非万不得已。借钱,借的不是钱,是人情。看透世象,人心与金钱交织,无论借钱还是被借,遇到亲情或友情,都易伤感情。

有借有还,还要会借会还。

有位网友吐槽,一个相处很好的多年老友,每年总有一两回要找他借钱周转。每次借钱,总是主动登门;而到期还钱时,则是打电话给这位网友,让他去取钱。

反复多次后,这位网友深感不满,关系也就渐渐淡了。

另一位网友吐槽,一个异地同学开口借钱5000,他转账过去,自己掏了手续费。

到了还钱时,没想到对方转账,还是还了5000,结果又从他这扣了一次手续费。一来一回,弄得心里很不爽。

类似的情况还有,比如,有人还钱,数额比较大,喜欢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却没想到别人提现时,平白要损失掉一笔手续费。

人家借钱你,没要利息,到头来却遭遇一笔损失,下次还会再帮你吗?

所以,还钱的学问里,可能比借钱时更大。

一要准时。借钱时承诺的还款日期,要严格遵照。确有难处的,应提前解释,获取谅解。

二要主动。还钱时,要主动询问对方什么方式合适,如果现金还款,要配合对方时间,主动登门,这是最好的言谢。

三要感恩。大多数借钱,纯属帮忙。对方没要求利息,但你也不能让对方帮了忙还吃了亏。转账之类的要考虑手续费,小零头不妨凑个整数,这才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只有这样,你的人生信用,才会历经岁月砥砺层层垒高。

03

善借者,贵在江湖救急

不管你是否真正有钱,但有一点在所难免——会有人找你借钱。

如何借钱给别人,同样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我一位中学老师说,他的原则是:“救人不救事,救急不救穷”:

救人不救事,就是首先要知根知底,第一看来借者人品秉性,平时属诚实可靠者、不喜求人者,开口不易,往往一诺千金,可以量力帮助。

救急不救穷,意思就是如果来借者确因急事、大事、难事,在乡下,无非就是结婚、盖房、治病、读书之类,往往会准允。而若是因要过日子,则会有所考虑。毕竟,只要勤耕苦作,如今这时代,不至于日子过不下去。

这一原则中的智慧,虽不能概全,却也能解决多数借钱的烦恼。

懂得适度拒绝,人生方可静好。

否则,毫无原则、滥当好人,萍水相逢刚认识几天的也借,炒股亏了打牌输了的也借,拿去享受高档消费的也借,平素杳无音信突然联系也借,最后,往往借出了烦恼,借出了仇人。

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

成名发达之后,村里人想尽各种由头找他借钱,朱之文统共借出去100多万,然而,不但没有落个好字,还被不少村民责骂小气。

朱之文心里透亮,村民们说是借,其实就是要。比如谁家娶媳妇,找他借3万,声称一个星期还,但实际上是根本不会还的。

在100多万借款一分都没收回的情况下,朱之文无奈,当着村民面,将所有欠条给撕了,意思是不要大家还了。

没想到,村民还是不领情,竟声称你赚了那么多,借这一点钱还当真,真是小气。

天底下,老好人最难当。“大衣哥”恐怕是深有体会。

但好在,朱之文借钱时即知“借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当“冤大头”很心寒,却还不至怀疑人生。

曾经,有一位长辈告诫我:欠别人的钱要记在心上,别人欠的钱要忘诸脑后

施恩不图报,受恩铭于心,大抵是借钱还钱的最高境界了!

(图片源自互联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