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是读诵、口读,经是经典、精髓、智慧。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智慧经典存。故,经典书籍一日不可离。须臾离经典书籍,刹那入烦恼境地。即古人讲的“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乏味。” 2、读经三要诀:一要音声洪亮,二要吐字清晰,三要缓和从容。音声洪亮的人有魄力,吐字清晰的人有定力,缓和从容的人有耐力。三力同时用到读经上,智慧的花朵就开放。众人读经得不到大利益,无非这读经三要诀丢了。 3、心开意解自读经中来,平步青云自读经中来。读经能够治抑郁,读经可以医烦恼。善根、福德、心态好的人,都喜欢读经。同时,读经能长养人善根、福德、好心态。亲近古圣先贤,唯一最好的方法就是读经。 4、经者,精也。读经贵精,而不贵多。同时,要精神足够,方可读经典文章。历来古代圣与贤,都在专精上用功。一经不通,绝不轻易读下一部。人之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往往想贪多、读杂,最后反而输给一根筋专读的老实人。 5、执于一,万事毕。《道德经》讲:“少则得,多则惑。”这是古往今来,祖祖相传的读经方法——专精一门,持之以恒。专精一门,是修定;持之以恒,就是从定中开慧。专精一门,是将火力集中到一处;持之以恒,就是熏蒸日久,必定智慧熟,可出锅。 6、善于读经者,不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皆能欢喜读诵。不看你一天读多少部经,而看你一部经读多少遍。俗话讲:“拳练百遍,活灵活现;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怕你读过一万卷书,就怕你将一卷书读一万遍,像孔夫子,韦编三绝,读《易经》那样,把一部经书的牛皮绳都翻断了。 7、读经要经历过两关:第一关是不求甚解,先读熟再说,熟能生巧。第二关是随文入观,随着经典文字,来观想对治自己不良习气。比如《黄帝内经》讲:“生病起于过用。”我有没有经常透支身子?又讲:“避风如避矢(即箭也)。”我有没有躺在风口睡觉?又讲:“高粱厚味,足生大疔。”我有没有纵口腹之欲,不顾身体,让它长包长疮呢? 8、读经是仁智勇三达德,一次完成的最美行为。是心智、魄力,快速飞跃的最佳途径。是人生在世最高的意悦享受。是脑子在进食文化盛宴,是心灵在享用饕餮大餐。 9、心存慈悲,读经要读以致用,经世济用,这是读经在修仁。遇到生僻字、难懂晦涩字、难解微妙义,难行能行,展开眉头,大声唱颂,这是读经在修勇。本身经典,是千古圣贤智慧所聚,读后直接吸收嫁接过来,使自己言行举止,跟经典相应,这就是读经在修智。读经能否得到无边大利益,获得不可思议大收获,全在于有没有用这种仁智勇读经修法。 10、读经最忌心浮气躁跟心高气傲,心浮气躁就像赶时间,赶功课,赶路一样,沿途美景,你根本欣赏不到,这叫低效或无效读经法。心高气傲,慧水不入。所谓谦虚七窍通,傲慢盲又聋。傲慢的人,容易沦为文盲跟智障、痴呆、脑萎缩、提前退化。而心平气和去读经,都有变化气质,转愚成智,改变命运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