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工农商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只有读书人和当官的人才是最受人尊重的人。而当官,除了世袭祖上的官职外,主要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来当官了。古时候,有很多人寒窗苦读几十载就是为了能够博得金榜题名。大家还记得范进中举的故事吧,范进中了举人高兴得都发疯了,可想而知中举人有多难。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古代人中探花,却比中状元还高兴呢。 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实行的,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了完善,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共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古时候人们把科举制度的中举等级分为四个等级,排名第一的是进士,第二的是贡士,第三是举人,第四是秀才,而在各个等级中又细分了等级,比如进士里面的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在明清的时候,科举分成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殿试的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有人问了,明明探花比状元的名次低,为什么还跟高兴呢? 原来,按照惯例,皇帝钦点三甲后,状元郎要骑上高头大马游街庆贺。但是,有一次,状元郎的相貌确实有些不好看,皇帝就让探花代替了状元郎游街,因此,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也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旦考上了探花,就说明这个人的学识是很渊博的,而且相貌也是出类拔萃的,就是现在所说的高颜。 探花在古代可是颜值担当的代表者,可以说是皇上对这个才子的学识和相貌的双重肯定。在以后的官场生涯里,探花的前程一点都不比状元差,甚至还会好于状元。 大家都知道,清朝著名书法家王文治就是一位探花郎,他就是一个相貌英俊的美男子。他潇洒的影视形象倾倒了无数少男少女。由此看来,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相貌好,都会占到更大的便利啊。各位网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留言分享。 |
|
来自: 昵称58277052 > 《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