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黄河一级支流共2个含义
收起 沁河,黄河一级支流。[1]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一说山西省沁源县西北太岳山东麓的二郎神沟[2]),自北而南,向南经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市郊区,切穿太行山,自山西省晋城市郊区的拴驴泉进入济源市紫柏滩[3]流入河南省,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4]于武陟南流入黄河[2]。[2][4]春秋名少水,西汉始名沁水,也称洎水,近代称沁河。河长485公里,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5]山西省境内长360公里,流域面积为1.07万平方公里,沁河也是山西晋城市境内第一大河。[2][4] 更多 干流概况河流走向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自北向南流经山西高原的沁源县、安泽县等地。于晋城市沁水县、阳城县润城镇进入太行山区,经晋城市郊区后,出山西省境,东南流入河南省境,至济源市五龙口出山后,流入平原,东流经沁阳县、博爱县、温县,在武陟县城南方陵村注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2900平方公里。全长485公里。[7] 据《山海经·北山经》载沁水(沁河)发源于谒戾之山: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一说沁河发源于沁源县霍山东麓的二郎神沟,源头分水岭高程为2200米左右。据《沁河志》载:“活风村东北沟中石崖下一穴,出水湍急”,为沁河源头。河流在太岳山崇山峻岭间蜿蜒南下,穿越临汾市安泽县,在晋城市沁水县官亭圪堆附近进入晋城市,经阳城县至泽州县拴驴泉附近入河南省,由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出太行山至武陟县南贾村汇入黄河。[8] 在河南省焦作市境内,过境长90余公里。在济源市境内,岩溶发育,有泉水出露。沁河径流资源丰富,河口站多年平均流量49.5立方米/秒,其中基流量165.1立方米/秒,占总流量的32.5%,含沙量低,稳定可靠。 河道特征 参考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