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欢乐的清明节,是杯壁下流的!

 冲霄3e8ixadnpn 2019-04-05

  重发此文,是为了拿回原创权,对抄袭者比个中指。 

   清明节傻乐呵,会不会很欠揍?

   扫墓哭坟的日子,怎么可以欢乐?

   但是在古代,清明确实太欢乐!

   老祖宗们用各种姿式,对我们大声呐喊:

   “哭你麻痹起来嗨!……”


一、

   清明节是最早的黄金周。

   唐肃宗把清明节假期从4天改为7天,拉开了旅游经济的序幕。

   当时各大景点的挤爆程度,杜甫师傅曾发帖形容:

   “到处花里麻杂,

   千人挤来万人踏。

   我擦,

   这还仅仅是长沙!”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明朝有一本“都市资料大全”,叫《帝京景物略》,记载了这些家伙打着扫墓的幌子出去春游的情形:

   “拜者、酹者、哭者……

   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拜、酹、哭,只是前戏。

   找一块风景好的地方坐下来喝酒,才是目的。

   宋朝有一本书叫《东京梦华录》,则记载了清明节期间各大“农家乐”的火爆情形:

   “景点就像菜市场,

   家家户户野餐忙。

   杯盘堆得满当当,

   锤子剪刀吼得响。

   又唱又跳多开森,

   嗨到天黑算正常。”

(……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

   清明节不是一个扫墓哭坟的日子吗?怎么好意思玩得这么嗨?

   这要从清明节的历史说起。


二、   

   清明节是一个“三节合体”的节日,第一个与它合体的,是古老的上巳节。

   早在西周,上巳节便存在了,主要娱乐项目是郊游、踏青和水边宴饮。

   其中有个特别节目,是菇凉小伙们到河边去勾勾搭搭,以节日的名义约炮。

   诗经有一篇《郑风.溱洧》,描写的就是这个“约炮节”的壮观:

   “记得那年三月三,

   溱河洧河涨满川。

   帅哥美女都来了,

   意中人儿相见欢……”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请查阅老胥诗经萌译:《情人节里欢乐多》) 

   连孔老夫子遇到这个节日,也是玩得很嗨的。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老夫子和弟子谈人生。

   一个叫曾点的弟子说,他的人生理想,不是当马云也不是当川普,而是: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孔子立即拍着巴掌合唱了第二段: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那时光里……”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可能是玩得太嗨了,所以宋代开始提倡理学,要管管这些家伙。

   严打之下,上巳节逐渐衰微,每年的集体约炮,就这么很令人遗憾的被取缔了。



三、

   第二个和清明节合体的,是一个欢乐的“烈士纪念日”,叫寒食节。

   说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带着一伙人流亡,有一次实在没东西吃了,他的助理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培根给他做晚餐。

   重耳升级为晋文公之后,要封子推做官,子推却带着自己的老母躲到绵山去了。

   晋文公一急,便放了一把火,结果把母子俩给烧死了。

   这货应该算是“山林纵火犯”的祖师爷吧?

   这哪儿是老板找部下,这是鬼子找八路。

   因为子推死得惨,晋文公便下令将他殉难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不许老百姓开火做饭,只准吃沙拉。

   一个只吃沙拉的节日怎么能长久?

   所以没多久,老百姓就给“寒食节”增添了很多娱乐项目,比如春游、拔河、打秋千、植树、斗鸡子神马的,并逐渐与清明节合并。

   斗鸡子是神马喃?

   鸡子,就是鸡蛋,斗鸡子,就是两个人各执一个蛋,你的蛋碰我的蛋,蛋硬的赢,蛋软的输。

   想想蛋碎一地的景象,也是蛮壮观的。


四、

   清明节的一个重要娱乐项目,是打秋千。

   最喜欢打秋千的,是唐朝的欧阳修师傅。

   他写了很多打秋千的帖子,比如“绿杨楼外出秋千”、“绿杨深处秋千挂”;

   还有,“隔壁犹见秋千侣”、“流莺飞到秋千处”、“秋千别闭深庭院”……

   是不是有一种“打完飞机出老千”的即视感?

   那个“拿着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红脸大汉辛弃疾师傅,其实也是秋千爱好者。

   辛师傅没事就扭捏着身段,“空自倚秋千”。

   他雄壮的躯干,柔媚地斜依在秋千架上,展现出铁汉柔情的另一面。

   还有王维师傅,不仅喜欢围观打秋千,还喜欢把观后感熬成鸡汤,灌年轻人喝下去: 

   “清明只是一瞬间,

   及时行乐每一天。

   年轻就要crazy够,

   每天都去打秋千。”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寒食城东即事》)


五、

   除了打秋千,喜欢在清明节种点花花草草的师傅也很多。

   于鹄师傅每年清明节都种树,一边种,一边嘤嘤嘤:

   “侬今植树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还有一位女师傅,和纳兰容若齐名的清朝大词人顾太清,也是个园林爱好者。

有一回清明节,顾师傅去庙里喝茶,看中了人家的一棵海棠,回来的时候就把海棠给顺走了。

她把海棠种在自家花园后,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就写了一个憧憬帖,叫“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

别看现在叶子稀,长大好看成一逼。


六、

   因为各大景点都被挤爆,秋千架也人满为患,种花花草草又太文青,有些喜欢清静的师傅,清明节就在家里打麻将、斗地主,玩得也是极嗨。

   有一次清明节,一代名相丁谓和他的哥们——福建浦城人章得象约牌局。

   结果老丁手气不好,把几百两银子全输光了!

   愿赌服输,莫法。

   老丁只好愤愤然约老章“明年寒食复博”!

   第二年老地方,再战清明。

   到了第二年清明,俩人再次聚赌,这次章得象手背,不仅把现金输光,还把卡也刷爆了,最后只好拿出珍藏的古董抵赌债,老丁这才罢手。

( 据《能改斋漫录·记事》,宋朝吴曾著)


七、

   除了这些拉里拉杂的项目,最受欢迎的,当然还是传统娱乐项目:搞酒。

   搞到什么程度呢?欧阳修师傅作证:

   “耍到天黑才回家,

   醒的醉的都喧哗。

   大路走来小路爬,

   城里乡下全是花。”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朝的吴惟信师傅也证实,当时的情况确实就是酱紫,祭祖只是噱头,其实大家是听歌、春游、野餐去的:

   “梨花开在清明节,

   我们到郊区去happy。

   摊子扯得有点大,

   收拾东西日已斜。”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苏堤清明即事》)


八、

   如果搞不成酒会怎样?

   杜牧师傅用惨痛的经历换来了一次人生教训。

   那次杜师傅去上坟,他失魂落魄地唱着一首忧桑的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酒瘾发作,令他感到痛苦。

   更痛苦的,是酒瘾发作了,却找不着酒楼。

   一路上,杜师傅见人就问:

   “酒楼在哪国?请问酒楼在哪国?……”

   绝望的边缘,总算有个放牛小孩给他指明了方向,说前面不远,有一家杏花村大酒楼,酒好菜好,还能代客泊车……

   奄奄一息的杜师傅立马满血复活,咽着口水扑了过去……


   如果没找到杏花村,最后不得不面对无酒可喝的局面时,该怎么办?

   孟浩然师傅说,要发挥想象的力量:

   “干巴巴坐在屋里,

   我们还能聊些虾米?

   没有酒喝的清明,

   只能以茶代酒,

   假装喝到微醺。”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即事》)


九、

   一个悼念亡魂的节日,怎么可以玩得这么嗨?

   宋朝的高翥师傅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心理分析,他说:

   “……纸灰飞作白蝴蝶,

   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暮狐狸眠冢上,

   夜归儿女笑灯前。”

   看看,人生是多么的没有意义。

   百年之后,你的坟墓不过是狐狸野狗的窝,儿女借着扫墓的名义春游一天,尽兴而归之后,不过是聚集在灯下说笑,哪里还有半点的伤悲?

   高师傅最后总结道:

   “人生有酒须当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有玩的赶紧玩,有喝的赶紧喝!

   狗带了,啥都带不走。

   这不正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吗?

   所以,趁清明,就让我们嗨起来,互祝欢乐吧!


胥韬,成都人,暂居福州

历任报纸责编、杂志主编、广告企划总监、专栏作家

现为自由媒体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