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如何“艺事之精冠绝古今” 这幅《腊梅双禽图》给出了答案

 zzm1008图书馆 2019-04-05

《腊梅双禽图》。 四川博物院供图

《林原双羊图》。

《秋葵图》。

宝贝档案

宋赵佶腊梅双禽纨扇面

年代:宋

作者:赵佶

尺寸:纵25.8厘米,横26.1厘米

文物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馆藏单位:四川博物院

北宋,一个中国美术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张择端的风俗人物画,王希孟的青绿山水画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在这个时期,勾勒精细、赋彩艳丽的工笔花鸟画同样空前繁荣,其中最优秀的画家,就是宋徽宗赵佶。

在四川博物院,馆藏着一幅宋徽宗的真迹——《腊梅双禽图》纨扇面。这是一幅精致传神、笔墨技巧臻于完美的画作,在让观者击节赞赏之外,不得不感叹宋徽宗作为国君昏聩腐朽,但是作为艺术家却堪称天才。

传神——腊梅双禽“几欲活动”

1955年,四川省博物馆(今四川博物院前身)大量向社会征集文物。7月20日,博物馆来了一位姓杨的男子,自称手上有一套珍贵的花鸟册页想要卖给博物馆。当时的馆长是著名学者冯汉骥,他在办公室亲自接待了这位藏家。这套册页共有4幅,分别是《腊梅双禽图》《秋葵图》《林原双羊图》以及《荷塘聚凫图》,冯汉骥直觉这4幅画作当属珍品,立刻请来省文史馆研究员、精于书画鉴定的王国源。经过仔细审看,确定4幅册页为宋画,其中《腊梅双禽图》是宋徽宗赵佶的真迹。

四川博物院典藏部主任彭代群说,在确定真迹之后,川博花了15元买下这套册页。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刚好进行币制改革,1斤大米卖1角2分到1角5分不等,猪肉6角钱一斤。按当时的生活必需品购买力计算,15元相当于现在的三四百元人民币。而此后,徐邦达、谢稚柳、刘久安、杨仁恺等书画鉴定家都曾赴川博鉴定,一致认为这是赵佶早年的真迹。

自从这幅《腊梅双禽图》入藏川博,它就成了高端品鉴活动中出场率最高的文物。彭代群说,这幅扇面为绢本,色泽黄润。最吸引眼球的是,宋徽宗把宋代花鸟画中“格物”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将立于腊梅之上的双禽刻画得栩栩如生。即使近千年过去,仍能看出双禽为中国特有的黄腹山雀,是山雀家庭中少有的双栖双飞的“夫妻鸟”。山雀用淡彩层层晕染,再以尖毫细笔绘出绒羽,笔触精细,刻画准确,富有毛绒的质感。又通过描绘两只山雀相向立于枝头及视线的交织,使画面生动有趣。画中梅枝的画法,则是花开一两朵再配上几点花苞,带着疏寂的诗意境界。此外,宋徽宗还以生漆给山雀点睛,生漆高出绢素的立体质感,让山雀“几欲活动”。

自信——“天下一人”御笔流露踌躇满志

《腊梅双禽图》能被众多鉴赏名家确定为宋徽宗真迹,除了画风的精细传神之外,画面上的题款以及收藏印,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

在扇面右下角,可见一个葫芦形的篆文“御书”章,上书“御笔”和花押款。彭代群说,宋徽宗花押风格特异,像一个“天”字。但是这“天”字的第一笔又和下面的有一段距离。通常认为是“天下一人”的略笔。这种“天下一人”说,学者解读为宋徽宗创造出了瘦金体这种全新的书法艺术风格,即使在书法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天下一人”是宋徽宗对自己书法自信的体现,也透着皇帝的踌躇满志。

此外,《腊梅双禽图》左下角还有“于腾私印”一方。于腾是清代书画鉴赏家、藏书家,曾官至代理成都知府。他政事之余喜欢鉴定和收藏文物,所得官银大都用来购买书画,并逐件详加考释,所藏的书画中以宋画册页最为珍贵。这幅被他收藏过的《腊梅双禽图》,也因此增加了流传有序的真实性。

一幅《腊梅双禽图》,不仅可以让今人得窥宋徽宗在花鸟绘画上的造诣,也让人对他的艺术成就产生了好奇。彭代群说,宋徽宗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工笔花鸟画推向了发展巅峰。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芙蓉锦鸡图》是他最有名的代表作,雍容富贵、浓丽典雅的锦鸡,创下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的境界。此外,他独创的瘦金书体,“如屈铁断金”,也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除了个人在艺术上的成就,宋徽宗还推动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他亲自出题严格考试,让一大批优异的画者进入画院,又亲自指导画院绘画创作,最终,诞生出《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这些名家和名垂千古的杰作。作为“艺术从业人员”,宋徽宗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作者单位:川报观察
责任编辑:陈相利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