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论读书》摘录 作者|武际成 生命绝不止于生存这一个层次,它还有一个超越生存的更高的层次,即人的精神体。精神体就像人的物质体一样,需要相应的营养才能成长——这种营养就是人的情感体验、道德修为、智慧生成;而精神体的成长目标,就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追索真理。这个过程会伴随着心灵的极大的愉悦和幸福感。那些只是活在生存层次上的人,因为精神体极度缺乏营养不能成长甚至已经夭亡,便根本不能感受到人性中这一至高层面的喜悦,便只能经常性地陷入空虚、缺乏、求不得之苦中。 ——陶继新 读书不但能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而且还能使我们增长智慧。有了智慧之后,我们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面发现一道风景,从一个茶杯里发现灵魂所系,领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美好,就能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里保持内心的淡定,就能做到“不被物碍,不被法缚”,生命始终处于一种优质的状态中。所以,读书不仅仅在于索取知识,更主要是通过这个媒介来提升人的智慧。 ——陶继新 为什么读书?这是就读书的认识而言。 为什么读书?有人说读书能解决高官、豪宅、娇妻等人生走向的大问题,但有人说这未免庸俗的不切合实际,读书解决的是精神层面的生命质量提高;有人说读书是生命每时每刻的必须,让人体悟到世界的博大和人生的五彩缤纷,但有人说读书只是工余饭后一种惬意的消遣,让人体验到辛勤劳作之后一种虚幻的美景;有人把读书比喻为智慧的源泉,有人在读书中寻找着生活的答案;有人把读书说得天花乱坠,有人把读书看得一钱不值…… 为什么读书?古今中外高论甚多,可以说见仁见智,最终就看我们自己怎样去认识、怎样去体验,甚或怎样去诠释。 ——武际成 怎么样读书?这是就读书的方法而言。 怎么样读书?从季节不同说,春夏秋冬都可以读书,只是要分清诸多事情的主次;从方位不同讲,家庭、单位、其他场所皆可以读书,只是要明确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从人生阶段看,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全可以读书,只是读书的内容会有所不同;从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论,社会贤达和普通百姓无不需要读书,只是读书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不同…… 怎么样读书?虽众说纷纭,但都有一定的精妙之处,最重要的是看我们自己现阶段体验到什么程度。 ——武际成 读什么样的书?这是就读书的内容和范围而言。 读什么样的书?从时间跨度上说,我国古代的传统典籍可以读,现在时尚小说也可以读;从空间跨度上说,西方的哲学、逻辑学可以读,东方的尖刻时评也可以读;从题材分类上说,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书可以读,小说、戏剧、诗歌、小品等书也可以读;从内容划分上说,经天纬地、治国安邦的书可以读,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书也可以读;从编辑形式上看,套书、系列书、大部头的书可以读,单本、连环画、小册子也可以读…… 读什么样的书?书海浩瀚、千姿百态,读书人各有各的需要,各有各的爱好,一定要说真有范围,还得我们自己去判断、选择。 ——武际成 ——本文刊载于2013年《北海道》秋季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