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人间四月天

 好心态有好心情 2019-04-05

孙绍波/画

姚丽萍/文

今天,清明。

清明,中华民族家国记忆的鲜明符号。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作为现代服务业,殡葬业如何提升服务品质,传承千年文化,创变时代新风,让人们在最美人间四月天里感受生命温度,重温家国情怀?

殡葬业,现代服务业?似乎,人们还不大习惯这个归类。毕竟,现代服务业,听起来“高大上”,脑子里马上跳出来几个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没错,就行业属性而言,这些都殊途同归——现代服务业。

殡葬业,极富个性的现代服务业,因为,死生,大事也。只不过,生,是欢悦的;去,是悲伤的。因此,殡葬,就成了一个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殡葬业,就成了一个边缘化的行当。但若殡葬业不能做成“心里充满阳光”的现代服务业,又何以承担时代使命,传承寄托了家国情怀的清明文化?

殡葬业,要做成“心里充满阳光”的现代服务业,起码,要做好两件事。其一,现代服务业要适应供给侧改革,满足多元化需求,传统墓葬若非唯一选择,殡葬还可以提供什么新选择?

40年前,节地葬、生态葬、海葬,对很多人而言,闻所未闻。在传统观念里,入土为安才是不二选择;但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特别是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土地资源紧缺,无不倒逼殡葬业推陈出新。

上海是我国现代殡葬发源地,1949年后率先完成由保留遗体向保留骨灰转变的第一次殡葬改革,火化率达到100%。改革开放以来,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申城率先实行葬式改革,积极倡导骨灰安置多样化、节地化。

20世纪九十年代初,申城试行骨灰撒海,探索以“不保留骨灰”为特征的第二次殡葬改革。1991年3月19日,申城首次骨灰撒海仪式上,参加仪式的逝者家属有108户,计354人,首批113名逝者骨灰撒入长兴岛与横沙岛之间的大海上。28年来,海葬节约净土地近5万平方米。与此同时,节地葬、生态葬、公益葬,也都在申城各大公墓渐次推行。其中,福寿园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绿色生态葬式,目前每年客户选择达到60%,成为主流葬式。

生命如花,大海为家。如果说,海葬是葬式改革的最高境界;那么,节地生态葬,似乎更平易近人,多数人更依恋大地母亲的怀抱。但是,绝不同于传统墓葬,节地生态葬倡导的是环保、节地、公益的现代文明,一棵树,一块小草坪,都可以是生命归宿。这样的选择,不会让“身后事”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在践行生态文明中推动了殡葬改革,所有参与者都是环保贡献者和现代殡葬文明的推动者。

其二,殡葬业,要做成“心里充满阳光”的事业,就要先明白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殡葬,人类文明自我觉醒的一大进步,不是简单的遗体告别,而是让逝者的精神永垂不朽,让生者的心灵有所皈依,乃至维系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人文关怀。那么,殡葬业如何弘扬慎终追远的文化价值?

如果说,作为传承了千年文明的古老行业,节地、生态、环保,是殡葬改革的大势所趋;那么,作为现代服务业,殡葬,瘦身的是墓地,扩容的是服务——千方百计将公墓变公园,纪念变美丽,让逝者有所安生有所寄托,就是殡葬业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如今,在申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就是海葬者公祭日。2004年海葬纪念苑在滨海古园设立,海葬者姓名镌刻于纪念碑之上。2008年4月6日,滨海古园举办了第一次海葬公祭典礼,这是中国殡葬史上的第一次海葬公祭活动,市民用音乐和鲜花缅怀回归大海的故友亲朋。海葬公祭,是对逝者的崇敬,更是对生者的告慰,极大提升了市民对骨灰撒海的认同感。

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创造的。20多年来,沪上公墓的绿色生态葬,不仅在节地环保,更在“心灵环保”——告别追思、人生电影、百姓家史、数字档案,收藏着普通人的人生文化,安放着一个个上海人家的家庭记忆。

在福寿园,漫步新四军广场,走到陈毅雕像前,人们就能感受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毅高洁;瞻仰遗体捐献者纪念碑,看到所有捐献者的名字,就能感受到普通人的崇高。

在永福园,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广场上,参加了志愿军英烈公祭典礼,再走进广场旁的纪念馆,扑面而来的,正是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壮怀激烈……就这样,申城公墓是逝者安息地,更是城市精神家园的守护地。

清明时节,走进墓园,人们就进入了城市历史的露天博物馆。放眼望去,春花烂漫,丝带飞扬。徜徉其间,每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灿烂文化、英雄史诗、民族精神、家国记忆,就流淌在血液中根植在心底里。这样的精神纽带越牢固,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就越强劲。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殡葬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承担责任践行使命,一个目标就是——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美在风物,更美在神韵和风骨。

继续阅读
编辑:郁晶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