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方办事,返回时对方热情相送,临到车站,主人让司机从后备箱拖出一个大袋子递给我,里面像有个长方形箱子。我说,腿脚不便,坚持轻装出门,是为了安全;多拎一件行李,多一份负担,顾此失彼,多麻烦啊!主人说,我们领导关照的,一定要您收下,一点茶叶,小意思,不要看不起我们啊。我说我住南方,会少了茶叶?再说怎么会这么沉?主人固执地说,你在南京可是见不到这种茶叶的!说罢开车跑了。 隔天,看电视,主持人和厨师联播介绍《随园食单》中的一道“八宝豆腐”,神神道道的,说是宫廷名菜。我对所谓宫廷食物一向比较排斥,不完全因为南北饮食习惯不一,也并非害怕太监们会暗中做什么手脚,而是担心中了宫廷食疗的把戏。什么人能吃什么,什么人该吃什么,作为百姓,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头脑清楚;比如,同治皇帝害的那个病,你一个普通百姓不一定有资格害得上,你何必吃同治吃过的那些药膳?吃了那么多好菜,可怜他只活了19岁!他爹爹咸丰帝也只活了31岁。宫廷名菜,价格不能说,内务府的账本,向来是朝廷秘密,草民休想以三两个铜子儿僭越,用料与做法更要让你目瞪口呆。就说这八宝豆腐,须“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荤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鸡汤中炒滚起锅”,逼得你望而却步知难而退,其中任何一种配料,价格都远超豆腐,——明明已经不是豆腐了,偏要以“豆腐“的名义。旧时在乡间,知青生活简单,偶尔得块豆腐,摘根葱,加点盐拌拌即可,比之所谓宫廷八宝豆腐,那可真是一清(青)二白。 中国饮食文化,以豆腐的名义,以茄子的名义,以茶叶的名义,故事多极了。 我现在听到什么“名义”,一点也不激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