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茶叶和豆腐的名义

 大铁锅做饭 2019-04-05

         以茶叶和豆腐的名义


去北方办事,返回时对方热情相送,临到车站,主人让司机从后备箱拖出一个大袋子递给我,里面像有个长方形箱子。我说,腿脚不便,坚持轻装出门,是为了安全;多拎一件行李,多一份负担,顾此失彼,多麻烦啊!主人说,我们领导关照的,一定要您收下,一点茶叶,小意思,不要看不起我们啊。我说我住南方,会少了茶叶?再说怎么会这么沉?主人固执地说,你在南京可是见不到这种茶叶的!说罢开车跑了。

 我也许真是孤陋寡闻,不禁狐疑:这么沉的一个箱子,会不会暗度陈仓,放了其他的东西?车站前人多,没法停留,只好拖着。过安检时忽然有些忐忑:我应邀来此地,并不了解他们,万一这箱子……过了安检,略略放心,觉得自己不该乱怀疑。可是,这么沉的箱子怎么会是茶叶呢?车厢客满,在车上也不敢打开箱子查看,既不方便,也会让乘客们好奇的。

 到家,定定神,解开大袋,里面有个仿皮质的提袋,图案路易威登风格,拉开拉链,里面是个荸荠色的大木盒;——还算好,木盒只用暗扣,没有密码锁;打开木盒,里面有一只小茶壶,两只白瓷杯,和两个瓷瓶,固定在绒质座子上;瓷瓶中各有茶叶一袋,闻一闻,不算上品,没标明产地;掂量一下,沉就沉在木盒和瓷器上。这些包装物,没有用处,附加的茶具,也不精致,鸡肋。如果当时在车站或车厢就把包装扔掉,也会有麻烦,可能遭致“群众举报”,会出什么事,说不清。

 我想,如果直接送我两小袋茶叶,放在一个轻便的小纸盒里,将为我省去多少麻烦啊!也许他们会认为我会喜欢那一套豪华包装。我想起,有些书封面勒口的作者各种头衔竟然密密麻麻排了三百多字,而作者是何方神圣却看不出来。

隔天,看电视,主持人和厨师联播介绍《随园食单》中的一道“八宝豆腐”,神神道道的,说是宫廷名菜。我对所谓宫廷食物一向比较排斥,不完全因为南北饮食习惯不一,也并非害怕太监们会暗中做什么手脚,而是担心中了宫廷食疗的把戏。什么人能吃什么,什么人该吃什么,作为百姓,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头脑清楚;比如,同治皇帝害的那个病,你一个普通百姓不一定有资格害得上,你何必吃同治吃过的那些药膳?吃了那么多好菜,可怜他只活了19岁!他爹爹咸丰帝也只活了31岁。宫廷名菜,价格不能说,内务府的账本,向来是朝廷秘密,草民休想以三两个铜子儿僭越,用料与做法更要让你目瞪口呆。就说这八宝豆腐,须“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荤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鸡汤中炒滚起锅”,逼得你望而却步知难而退,其中任何一种配料,价格都远超豆腐,——明明已经不是豆腐了,偏要以“豆腐“的名义。旧时在乡间,知青生活简单,偶尔得块豆腐,摘根葱,加点盐拌拌即可,比之所谓宫廷八宝豆腐,那可真是一清(青)二白。

中国饮食文化,以豆腐的名义,以茄子的名义,以茶叶的名义,故事多极了。

我现在听到什么“名义”,一点也不激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