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下半年,对苏德战场的德军来说,是一个噩梦般的开始。 先是苏军在6月22日发动的白俄罗斯战役,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打的兵败如山倒,到8月初苏联红军抵达华沙郊区的时候,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还在距离列宁格勒120公里外的地方苦苦的坚守,这使得整个苏德战场的战线像一个倾斜的凹字型,华沙就是凹字形的底部,而波罗的海沿岸和克里米亚两个方向则朝苏联境内凸出去。 (波罗的海战役示意图) 这种战线形态,对北方集团军群是非常不利的,苏军只要在漫长的波罗的海沿岸进行一次中等规模的突击,那么北方集团军群和东普鲁士的联系就会被割断。 怕什么就来什么,1944年9月14日,苏军发动了波罗的海沿岸战役。参加此次战役的苏军共有4个方面军,共九十万人,配备有一万七千门火炮和迫击炮,三千两坦克和自行火炮,两千六百架飞机。德军方面,连波罗的海三国的军队计算在内,共计70万人。虽然人数上双方差距不是很大,但是苏军在坦克和火炮上具有很大的数量优势,在飞机上则处于绝对优势。 苏军的计划是,向波罗的海三国的北方集团军群发起向心突击,同时切断该集团和东普鲁士之间的联系。 (德军在密林中防守) 德军为了防御苏军的进攻,利用该地区拥有众多沼泽、森林、湖泊等地形优势,修建了大量的工事,加强防御纵深。这些措施后来证明非常有效果,阻滞了苏军机械化部队的前进速度,让多数德军部队有时间撤退到库尔兰半岛。 从9月14日到10月22日,苏军的机械化突击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在梅梅尔防御薄弱地段的突击效果显著,整个梅梅尔地区基本被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东普鲁士之间的联系就此被切断。德军在损失了部分兵员和武器装备后,退往库尔兰半岛。 从1944年10月下旬开始,到1945年5月,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苏军对库尔兰半岛进行了六次突击。德军在缺少武器弹药和食品的情况下,击退了苏军的攻势,牢牢的守卫住了库尔兰半岛。 (正在指挥的德军军官)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库尔兰半岛的德军放下武器走出了工事,衣衫褴褛的他们脸上却带着骄傲的神情。苏军经过清点之后大吃一惊,在历经波罗的海沿岸战役和苏军针对库尔兰半岛的六次攻势之后,投降的德军士兵仍然有18万人。更有甚者,一名在德军中服役的名叫阿尔弗雷德的拉脱维亚人,一直战斗到1959年。 得益于库尔兰半岛的坚守,波罗的海沿岸大量的民众和伤兵,最后从库尔兰半岛乘船撤退至德国境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