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立,纵133厘米,横96厘米。碑文存15行,行21字。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九月出土于昭通城南十里白泥井马氏舍旁,后移置昭通风池书院。以出土晚,近世方若《校碑随笔》等始见著录。著名学者杨守敬、罗振玉、梁启超、袁丕钧等先后有考证论述。碑不著立石年月,因文中有“丙申月建临卯”及“十月癸卯”等语,罗、袁二氏考为西汉成帝河平四年(前25)立。袁氏又说可能为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立。姚安由云龙《定庵题跋》从文风、字体、碑版史等作全面考察,定为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立,此说近是。 《孟孝琚碑》其结体宽舒方整,用笔圆劲峭拔,布局茂密浑穆,气势恢宏大度,与《封龙山颂》近似。由云龙谓:“滇中石刻,两爨(《爨龙颜》、《爨宝子》)已为边方生色,更得此碑,距今殆千八百余年,又驾两爨而上之,足以征滇省文化输入之早。”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