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强大王朝。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国号为唐,唐朝也由此而来。因为唐朝的王位,采用的都是世袭制的传承方法,所以唐朝一直被是李渊和李渊的后代所统治,别名也称李唐。 唐朝的疆域辽阔,军事实力也十分强大,随着各个民族的不断涌入,所以唐朝的文化和习俗也都受到了改变和融合,呈现了一种多样化,开放性的特色。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造就了一大批才子和诗人。他们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一份力,也为唐朝的强盛增加了一点文化色彩。像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等,当然还有今天的主人公杜牧。 杜牧,字牧之。杜牧呢,出身显赫,他的爷爷杜佑是唐朝的宰相。杜牧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早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高中进士了。这样的家族优势再加上杜牧本身的才华横溢,确实令人羡慕不已,那么杜牧也应该早就成为了当朝的大人物吧。 只能说,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杜牧在官场的道路并不是节节高升,而是恰恰相反,十分的坎坷,事不称心,人不如意,简直就是一个悲剧。 首先,天不逢时。杜牧出生的阶段,刚好是唐朝开始没落的时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晚唐。晚唐,大家也都知道的,朝廷内部混乱不堪,外部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军四起,皇帝无实权,百姓无安宁,局面混乱不堪。 杜牧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局势,他想要去平定叛乱,他想要去安抚百姓,他更想要创造一个盛世,但这一切,对杜牧来说无疑是异想天开,他有心而无力。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和唐朝的帝王。 杜牧是属于那种正直刚烈,敢于直言进谏的性格。也就是因为这种性格,无法去讨得帝王的喜欢,才使得杜牧在一生中所经历的七个帝王,都没有给杜牧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 只能说,一个忠臣最不适合生活的时代那就是乱世,更何况一个刚正不阿的杜牧。不过幸运的是,官场上的不如意,给了杜牧更多的时间去作诗,去写文章,去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在清明时节,杜牧就有写过一首好诗,《清明》,诗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更是流传至今。 这首《清明》想必各位看官大大也都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吧,这是在小学课本上就有的古诗。况且小时候,这首古诗咱们还会背的还会少吗?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