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辐射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吗?

 kanglanlan 2019-04-05

长期玩手机对眼睛不好是真的,但对脑子不好这一点,还有待考证。

玩手机会变“痴呆”吗?

最近有公众号的文章引用2003年《每日邮报》文章,称使用手机可能会引发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文中提到,2003年隆德大学医学院Salford教授将32只12-26周的老鼠分为4组,每组老鼠分别暴露于不同的手机辐射强度2h,50天后发现各组间大脑皮层、海马和基底神经节的大量神经元损伤。选用的鼠龄相当于人类青少年。

Salford教授表示,青少年在使用手机数十年后,大脑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并引起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1-2]。

这篇文章引起了阅读者的普遍焦虑,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普及率已超过70%。

《2017年世界儿童状况:数字时代的儿童》指出:全球每日新增17.5万名儿童网民,平均每半秒就会新增一名使用网络通讯设备的儿童。

如果手机辐射可能会引起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那真是让人细思恐极。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并不是!

首先,手机的磁场(或说辐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没有定论,动物试验存在完全相反的结果。

2010年Arendash GW教授研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中,长期(7个月)高频电磁场(918MHz;相当于手机辐射)暴露,可以通过抗Aβ聚集从而减少大脑Aβ沉积(Aβ沉积造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最主要患病机制之一)。

他们的研究结论认为,高频电磁场暴露可能是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也是一种增强记忆的方法[3]。2012年, Arendash GW教授的深入研究结果显示,2个月的持续暴露高频电磁场(918MHz)的AD小鼠大脑中的Aβ沉积被逆转[4]。

另外,临床研究结果不支持使用手机会影响认知功能。

2012年Ng TP教授通过对871名参加新加坡纵向老龄化研究的中国被试进行了4年手机使用频率和神经认知功能评估的随访,结果发现手机使用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并没有明显损害[5]。2017年Zubko教授的meta分析中,纳入了10项符合研究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被试无论是否暴露于手机辐射(平均902MHz),记忆测试分数均无显著差异[6]。

最后要提醒的是,动物试验的结果不能简单推及到人。基础研究的结果与临床运用之间,隔着巨大鸿沟,或者如喜马拉雅山般难以抵达。

20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屡战屡败。

经过层层筛选,动物研究中再三确认有效的药物,都在进入到临床试验一期、二期、三期后,纷纷折戟,包括近期报道的百健与卫材宣布的aducanumab在三期临床试验走到了死胡同。

这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的验证研究过程中,耗费巨资,也再三显示了基础的动物研究结果,并不适合简单推论到人。

Salford教授这个动物研究结果发表于2003年,当时引起了英国的关注,但16年来却没有后续的研究结果支持,也说明了该研究的局限性。

总之,目前手机辐射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关系远未得到证实,是否手机磁场对患者的认知有帮助,也同样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明。

希望公众能理性看待基础动物实验的结果,理解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巨大差异。同时建议学者们不要用动物研究的结果,过分惊扰关心阿尔茨海默病的大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