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 华山路 南洋公学(4)图书馆

 李平东方明珠 2019-04-05
徐汇  华山路1954号 
南洋公学  交通大学(4) 图书馆( 图书馆建于1919年)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137  始建于1896年
上海 <wbr>华山路 <wbr>南洋公学(4)图书馆
↑   南洋公学原老图书馆

1919年建成图书馆楼。1916年校庆20周年之际,尚无一所图书馆,学校准备兴建图书馆,1917年,校长唐文治发起捐款,得交通部拨款3万元、校内师生捐款万余元,同年2月开工兴筑,4月成立董事会,

1919年10月建成一幢面积为 2300 平方米的图书馆楼。命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图书馆。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图书馆。

上海 <wbr>华山路 <wbr>南洋公学(4)图书馆
↑  1919年图书馆落成时的老照片

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建筑风格。交大徐汇校区老图书馆建筑面积2687平方米,座东朝西,是一幢三层的混合结构建筑,带有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建筑风格。大楼的平面设计为“山”字形,形成三个正面立面楼体和连接这三个楼体的横向楼,整体比例对称。

二楼的主窗镗采用弧拱形。咋看,该楼有点像歌德式,其实楼的西部有许多巴洛克式的雕刻,且层线横向亦明显。整个楼浑然一体。

上海 <wbr>华山路 <wbr>南洋公学(4)图书馆
↑  引人夺目的门廊   

       底楼的门廊也夺目,门廊里有两对科林斯双柱支撑着二楼的露台。露台的围栏是水泥花式扶栏。

      二楼的主窗镗采用弧拱形。咋看,该楼有点像歌德式,其实楼的西部有许多巴洛克式的雕刻,且层线横向亦明显。整个楼浑然一体。

上海 <wbr>华山路 <wbr>南洋公学(4)图书馆
                                 ↑  立面楼体上的山墙醒目
       
      交大最漂亮的建筑。 都说不进徐家汇的门,不算交大人。而若去了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又错过了交大老图书馆,压根算不得去过交大。因老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人文历史,也是交大最漂亮的建筑。

 


上海 <wbr>华山路 <wbr>南洋公学(4)图书馆
↑  老图书馆是交大最漂亮的建筑

       莘莘学子。交大历来教学严谨,学生个个挑灯夜战,关于这点,恐怕老图书馆是最好的“见证人”了。老图书馆,从1919年10月10日建成至今,作为藏书楼之外,还曾扮演过宿舍的角色。

       抗战刚胜利,交通大学从重庆复员上海。因为敌伪时期徐汇校园遭到很大的破坏,学生进校时校舍破烂不堪,没有专门的男女宿舍。图书馆是空的,压根没有书。学生就住在图书馆的一楼,不分房间,在整个大厅里一排排地放着单层床铺,日常喝水要到外面打进来。那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学生士气很高,读书都很用功,校园学风很好。尽管交大是个理工科学校,但自建校起就非常重视国文、英文。


上海 <wbr>华山路 <wbr>南洋公学(4)图书馆
↑  三个正面立面楼体和连接这三个楼体的横向楼

       今天的老图书馆也没有书了,放的都是卷宗,它已经成为交通大学的档案馆。内设校史博物馆等。交大档案馆、交大校史博物馆、校友接待室及校友活动室都设在老图书馆内。

上海 <wbr>华山路 <wbr>南洋公学(4)图书馆
↑  1919年南洋公学图书馆,最高藏书量达20万册

上海 <wbr>华山路 <wbr>南洋公学(4)图书馆↑  现交大徐汇校区( 原南洋公学)包兆龙图书馆

      包兆龙图书馆 建于1985年10月。由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捐款兴建,以其父包兆龙之名命名。

 

包兆龙图书馆建成后, 原老图书馆不再作为图书馆使用,但作为校史遗迹,建筑上方仍保留“图书馆”字样。该建筑现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和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