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自觉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尝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魏晋时期,文学受到普遍的重视,成为上层人士必备的素养.文学自然要 进入他们的社交生活,成为相互交往、沟通感情的媒介,并常常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娱乐。这样,就在某一群文人之间,并且常以某个政治上的重要人 物为中心,形成一定的文学集团。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此后,文学集团的活动越来越 多,难以尽数。举其要而言之,魏末有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西晋时有围绕权臣贾谧的包括陆机、左思等在内的“二十四友”;东晋前 期,在会稽一带有以王羲之、谢安为中心的文学交游;宋代临川王刘义庆门下招纳了鲍照等众多文士,齐竟陵王萧子良周围有著名的“竟陵八友”;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各自组成了自己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学集团……。北朝文学虽不如南方之盛,但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这种文学集团 中人物身份虽有高下,但仅以文学活动而言,原则上是平等的,不同于过去帝王、诸侯蓄养文士、“倡优视之”的情况,因而是真正的文学集团。这 些文学集团的活动,进一步刺激了文学创作的兴盛与创新。伴随着创作的兴盛,论述文学作品自身艺术价值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也不断涌现, 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等。南朝的文学批评更获得了空前的成就,由于文学创作的繁盛,文学日益成为一个独 立的艺术,文学观念也日趋明晰。宋文帝开始立文学馆,与儒、玄、史三馆并列。宋范晔著史单列文苑传。这时发生的“文笔之辨”,更是一场关于 文学界限的争论。争论之下,渐渐明确了文学对音韵之美和情感表达的追求。这些无疑都对文学研究起着促进作用。在这样情况下,刘勰、钟嵘继承 了前人文学批评的成果,创作了《文心雕龙》《诗品》两部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体大思精,对文体、创作、批评各方面都有系统的论述。《 诗品》品评了众多诗人的成就与风格,其序言论述诗的起源和发展,颇有独到见解。这两部著作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创作 的兴盛、文学集团的活跃、文学批评的发展,让创作者和欣赏者都不断地发掘、发现文学自身的美和价值。魏晋南北朝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自我觉 醒的时代,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在先秦文学灿烂成果的基础上,文学从魏晋时代开始,觉悟了自身的价值,不再仅仅是其他学问的附庸, 而开始追求自身的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