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支招——破解“不治之症”病毒病的防治难题!

 百利园 2019-04-05

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由于病毒与寄主共生,因此在不损害作物的情况下,任何药物难以杀灭病毒。目前尚未有相关产品能够杀灭病毒,故该病被称为蔬菜上的“癌症”。

进入4月,番茄、辣椒、黄瓜等作物基本上已经定植。虽然病毒病高发于夏季,实际上4月-5月是预防病毒病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广大种植朋友们更好地认识病毒病,掌握其防治方法,近期,宜葆研究院会同浙江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赵老师,对病毒病的相关知识做了汇总整理,与各位共同学习。

作物病毒病主要类型

十字花科: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被称为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其中,病毒病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所致,前两种病毒能由蚜虫和汁液传染,第三种只能以汁液传染。

茄科: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所致。其中,番茄、辣椒上致病毒源多而广泛(有20多种),且会因各地及不同季节、不同年份有变异。

瓜类:病原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和烟草环斑病毒(TRSV)。杂草多,距离十字花科、茄科及菠菜等菜地近的田块发病重。

作物病毒病发生环境

一般来说,利于病毒病发生的环境条件是高温和干旱。另外,施用过量的氮肥,植株生长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结、黏重及排水不良的地块,也易引发病毒病。

刺吸性口器的害虫是病毒病主要传播者。此外,锌元素缺乏会导致作物抗病力低下易感病。

蚜虫、粉虱传播病毒病

作物病毒病症状表现

花叶: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

黄化: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图片来源:农村大众报

坏死:包括顶枯、斑驳环死和条纹状坏死。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型,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条上,病斑红褐色,沿枝条上下扩展,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

图片来源:红塔区植保植检站

畸形: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面皱缩。植株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丝生呈丛簇状。病果呈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或黄绿相间的花斑,病果畸形易脱落,果面凸凹不平。

与其他易混淆症状区分

生产实践中,很多其他的作物问题与病毒病症状类似,但防治方法完全不同,需严格区分。

与生理性问题及激素中毒区分:

温、光、气、水、肥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生理性问题及激素中毒问题多为大面积均匀发生,且发生迅速。而病毒病多有发病中心,呈现点片辐射状发生,有明显的逐渐发病过程。

与缺锌症状区分:

缺锌一般表现为小叶症状,不会有明脉情况,且辣椒植株上下叶片颜色基本相同。病毒病也会出现小叶,但是往往伴随明脉现象,并且上部小叶往往颜色与中下部不同。

与缺、镁症状区分:

受病毒病侵染后,作物有时表现为斑驳黄化症状,与缺镁十分类似。但是缺镁往往在中下部叶片发生,且不会出现皱缩、畸形现象。

与真菌或细菌侵染区分:

真菌或细菌侵染均能产生特异性病症,在发病部位多会有霜、粉、锈、霉状物或菌脓等,而病毒侵染不产生由病原体形成的外部病症。

与线虫为害区分:

线虫为害植株地上部也可形成矮化、黄化或畸形等症状,但在一定的部位可镜检到线虫。而病毒病则是由病毒侵染蔬菜导致的,不能检测到线虫。

与蓟马、茶黄螨、红蜘蛛、白粉虱等害虫为害区分:

此类害虫为害后往往会造成作物畸形,黄化,但是仔细观察可发现大量虫体,叶片、果实有明显的刺吸伤口存在。需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吸收式(锉吸式)口器害虫往往携带病毒病粒体,也可以传播病毒病。

作物病毒病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在增强作物本身的抗病能力同时,采用农业技术措施降低翅蚜、蓟马、粉虱等害虫侵染的几率,达到减少发病源的目的。

①   选用抗(耐)病品种 ,培育无虫无病壮苗,实行轮作

采用异地育苗,将蔬菜的苗床选在远离毒源植物的地方,让苗床期的作物幼苗在翅蚜量小、传病机会少的条件下度过,有效地降低病情。

②  适当推迟播种期

从防治病毒病的角度出发,特别是病毒病的常年重病区,播种期应推迟到9月中旬至秋分(9月22或23日)。如:翅蚜迁飞一般在秋盛期,可以适当推迟播种期,以缩短作物幼苗最易感病的苗期与有翅蚜迁飞秋盛期的重合时间,以减少翅蚜传病的几率。加之迟播后的作物苗期气温较低,即使染病,由于病毒潜伏期长,发病迟、发病轻,损失较小;采用保护地种植,露地种植难以控制传毒害虫虫口。

③  及时拔除病株 

病毒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病毒从植物的微伤口侵入。田间农事操作时,应避免对植株造成机械损伤。人与植株、植株与植株之间相互摩擦易造成病毒再次侵染,因此,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

④   田间土壤及杂草处理

在秋季对土壤深翻,促使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毒钝化,减少病毒经土壤传播。土壤保持湿润并适当降温,施足有机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多年生杂草是各种病毒的重要携带者,及时铲除杂草可避免传毒害虫聚集。

物理防控主要采用物理防治方法控制虫媒,如利用蚜虫对不同反光颜色的趋避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诱杀和避逐,达到减少侵染、减轻病害的目的。

①  黄蓝板诱杀

利用蚜虫、粉虱对黄色的趋性,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将黄蓝板大面积应用于种植区域内诱集害虫。注意此方法小面积应用可能会起反效果。

②  铝银灰色薄膜间隔遮盖育苗

利用蚜虫对铝银灰色的趋避性。播种后在苗床上搭制50cm高的拱棚,将铝银灰色薄膜裁剪后固定于棚架上,可以避逐蚜虫。

③  防虫网覆盖育苗

在重病区或遇苗床期长期处于高温干旱时,播种后最好采用透明防虫网进行覆盖,或采用布置细眼防虫网的小拱棚培育幼苗。同时尽最大可能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逆性。

药剂防治:预防控制虫害,发病初期钝化病毒。

①治蚜防病:当菜苗出现第一片真叶时,使用1.5%除虫菊素500倍液喷施防蚜虫/粉虱,以后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施药应在睛天进行,心叶、外叶、叶面、叶背喷洒周到。苗床期是治蚜防病的关键时期。

传播病毒病的害虫主要是蚜虫、蓟马、粉虱,有机上在苗期应特别注意预防控制这类虫害的发生,减轻害虫对病毒的传播。但药物防治只能防止病毒的再次侵染,不能防止初次侵染。

②钝化病毒,增强作物抗性:有机上可用于防治病毒病的有效成分有:牛奶、豆浆、醋液、铜盐、氢氧化钙、硫磺、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等。

这些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不同,牛奶、豆浆能抑制病毒复制与扩散;醋液、铜盐、氢氧化钙、硫磺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可促进作物生根、发芽,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总结

由于在不损害作物的情况下,任何药物难以杀灭病毒。目前,没有哪一种药剂能彻底根治蔬菜病毒病。但只要在生产中做好选种、壮苗工作;提前布置防虫网和其他物理防控设施;在传毒害虫发生时期之前,定期喷药防控虫害;一旦发生病毒病,使用药剂钝化病毒,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在4-5月做好防控措施,就能制胜”病毒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