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下半句更加经典,老祖宗太有智慧了

 静草青苑 2019-04-05

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下半句更加经典,老祖宗太有智慧了

现实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适合做的事情也不一样。因此,人的一生一定要选准自己的定位,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一旦选错,就是再努力也白费。针对这一点,古人留下一句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不过这只是上半句,其实下面还有一句。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就是,太仁慈的人不适合带兵打仗,讲义气的人不适合管理钱财,其中的“养财”也指做生意。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带兵打仗难免要上战场。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只有那些杀伐果断的人才能做好这件事。仁慈的人不仅打仗不行,就是单纯的带兵也是不行的。因为军队中纪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太仁慈的话就没有震慑力,没有人服从自己,军队就会是一盘散沙。

做生意为的就是利益,一切以利益出发。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太过讲义气,那么自身的利益就很难保证,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比如说你开了个小饭店,有人没钱,因此你讲义气地大手一挥,一顿饭而已,不用给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以后别人知道了之后都来吃饭不给钱,生意还怎么做?因此做生意将的不是义气,原则很重要。

这句话的下半句就是:“情不立事,善不为官”。太重感情的人不适合做大事,太善良的人不适合做官。我们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做大事者不拘小节”。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放弃很多事情。如果一味地重感情,就会为情所累,最后成为自己的牵绊,什么是都做不成。

我们都知道做官的时候需要兼顾很多东西,为了顾全大局,牺牲是必须的。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如果发生了什么纠纷都是县令处理。假如一个人不小心杀了人,但是这个人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子,如果将他判了死刑,这个家就完了。如果这个县太爷因为太善良,就将这个人放了,法律还有何用?因此做官的人,虽然不能作恶,但是善心泛滥是要不得的。

不得不说,我们的老祖宗真的是太有智慧了。对于这句俗语,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