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成为生命的主人——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道德经学用 2019-04-05

这次在“道德讲堂”上,一位读大四的青年大学生,在第三天蓝丝带环节中走进教室,非常斯文秀气的一个大男孩,赞赏环节大家真诚的彼此表达赞赏和感恩,拥抱祝福,这位年轻的大学生非常的拘谨、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表达,与大家拥抱的时候身体非常僵化,但是整个过程完成后他放松了很多,他说他很少与人与外界很亲近、亲切的直接做交流,做得不好请大家谅解。

在这个无私流动的场域里,他感受到了所有人的善意和流动的爱,晚上聊吧的时候逐渐打开了心扉。这是一个超乎聪明和善良的孩子:

从小学开始读书就不太费力的名列前茅,初中阶段仍然可以在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一、二名。可就是因为特别聪明优秀,母亲对他投射了巨大的期待。从小到大放学回家,最多的交流就是“吃饭了、作业做好了吗?”“还不快去学习?”一个还是非常聪明有探索欲的孩子,从初中开始到高中六年,取消了和小伙伴们玩耍的一切机会,偶尔安排去和“好学生”多在一起玩玩,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愿意走出去,他说“习惯了”一个人在家看看书和自己玩的日子。

这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从来没有想过要与母亲“对抗”,或者觉得“对抗”也没有什么用。

孩子非常优秀,高考的时候分数达到国家“985”名校线,他报考了自己喜欢的名校,可是妈妈要求“就在省内好了,不要离家太远!”,然后如母亲所愿选择了一个“211”类大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母亲又说:“这个专业不行,另外一个专业更有前途”,争执中孩子还是做出了退让,再次如母所愿。可是整个大学除了军训的日子是蓬勃正气的,后面的日子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没有方向,性格也越来越封闭,大学四年完全在荒废中没有了方向,有时候非常想振作起来好好学点东西,发现已经没有那份坚持的力量和兴趣了。

于是开始失衡,焦虑,发现自己与社会的脱节越来越严重,没有办法很好的与外界交流融合。开始内在有了很多的冲突,与父母开始正面冲突无法自控的时候,这位孝顺的孩子更是痛苦,直至吃药,看心理医生。

孩子在静静的叙述的时候感受到他对自己的不断看见和释放,小组的家长们却心疼的泪流满面,第二天分享的时候很多家长反省和忏悔平常的教育不当,这位年轻的老师为家长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启发了更多关于生命与教育的思考!

孩子说,现在和家人最大的沟通不畅就是自己想当兵,他希望自己可以依着自己的心走一条自己的路,自己想要的生命选择,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非常缜密的规划,特别好。可是家人如今仍然不同意。他说:“妈妈,古人十四岁就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主负责了,我已经二十四岁了,我还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主吗,即使这条路不一定是最好,自己做的选择也是幸福,也不会后悔”,让人心疼不已。

孩子非常非常善良,当有人说妈妈真是太强势的时候,他非常平和的说,“不能怪妈妈啊,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毕竟“明理”的父母不多,让人又惭愧又心疼,这个善良的孩子,就是因为孝心所以一步步把自己人生交给父母做主。

《道德经》智慧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之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个生命可以替代另一个的生命,教育不是说教,也不是逼迫和威胁。教育是“我希望你成为什么人,我先变成什么人”;教育是“孩子,请跟我来”的行不言之教。当父母修炼成更完美的人,创造出更明亮的成就,孩子自然会跟上来,用他顺利的成长告诉你:爸爸妈妈,因为你们,我也成了更好的自己。

《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我们生养了孩子,但却不要去主宰和占有他,他们不属于我们,而是属于他们自己属于更广阔的天地;孩子和父母应该是相互独立的生命个体;父母给孩子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代替他们灵魂的形成;不能活出自己的生命是痛苦的,面对孩子,我们更要有效仿天地,引导孩子真正的活出自己,活出灵魂的快乐,活出付出,活出奉献与爱让他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快乐的大乐!

很难想象,如此年轻的生命,如果不是走进读书会、遇见经典,生命将会多么的迷茫无助,药物控制情绪却给不了生命的真正幸福。最后一天课程结束的时候,孩子表达了一个心愿:“希望妈妈能来学习,这样会活的更轻松和快乐!”

我们祝福并相信,他的妈妈一定会走进《道德经》学用,他找到自己,成为生命的主人,用学用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的幸福和谐!祝福这位老师!愿更多生命走进经典,更多家庭走向和谐!

作者:朱孝花(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