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行当很多,过去说有“三百六十行”。现在新行当更是层出不穷,虽然也有很多的老行当在消失,但我想“三百六十行”是绝对不止了。这个行当与行当之间,都有各自的奥妙,故有“隔行如隔山”之说。于是,我们的老祖宗用一句老古话告诉我们,“略知百行,不如精通一行。” 这世上聪明人有,有的人他什么都懂一点,但却什么都不精。这种人只能称为“百搭”,什么都能搭把手,但什么都做不精。而你努力地去做精一行,那就会成为这一行的专家,“一招鲜,吃遍天”,行内人都会对你刮目相看。这,也许就是这句老古话带给我们的启示了。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什么都想去懂一点,将化去你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但到头来由于你涉及的门类过多、过杂,致使你什么东东都只是略知一些皮毛,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你能与每一行的人都聊得到一起而已,而却成不了每一行的行家。我们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所“舍”,钻进一行后便将与之无关的都“舍”掉,只有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我这个人原本也涉猎很广,什么都想懂一点,但什么都是“三脚毛”。这些年来,我从这句老古话中得到了启发,对一些爱好开始有所舍弃,一门心思痴迷故事和民间文学,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故事的钻研上了,谈起故事,我双眼会放光;谈起故事,我能记起陈芝麻、烂谷子;谈起故事,我会如数家珍…… “略知百行,不如精通一行”。让我们牢记这句老古话,人人去专研喜欢的一行,那怕做不成专家,我想,起码也能做个技术员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