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故事(408):出版社的故事(下)

 zdjphoto 2019-04-05

上世纪八十年代 杂志风靡一时

《青年一代》《文化与生活》深受青年读者喜爱

《上海服饰》《家常菜谱》受到家庭主妇追捧

《艺术世界》《故事会》《小说界》

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本周故事│出版社的故事(下)

首播时间:4月6日(周六)中午11:30

播出频道:新闻综合频道

节目预告片抢先看:

内容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发生着变化。以短平快为特色的杂志,满足了人们在阅读方面的多角度需求。

《青年一代》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销售量在出版史上至今都占有一席之地,主编夏画老人对当年的出版故事记忆犹新。

早期的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一期《青年一代》

与《青年一代》齐名的还有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文化与生活》,此外,《艺术世界》、《故事会》、《小说界》等,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读者对读物的需求。

《文化与生活》

《艺术世界》

《故事会》

《小说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杂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当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的很多重量级作品至今依然是经典。

《青年一代》编辑部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

如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有着深厚底蕴的上海出版社积极应对,利用各种新科技手段,继续让上海这座城市弥漫着书香。

编导札记│感恩我身边的良师

本期编导:郝晓霞

自从认识了陈克希老师,我多次在下午时光去拜访他。爱好品茶的陈老师总是泡一壶好茶等着我,聊天中还可以蹭到陈老师的美味小茶点。陈老师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偶尔讲起自己以前的工作,他说,他曾在满是尘土的书架前,在鲁迅日记里查找每个人出现的次数。且不论陈老师深厚的家学渊源,单是静下心做研究的态度就让我钦佩,倘若没有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上海古籍书店首席标价师的名号岂是随便谁就可以得到的?

在一个午后,我去采访原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江曾培老师。江老师的房间里摆满了书,为了找合适的光线角度,我把江老师放在窗边的几盆花搬走,自己坐在了窗边的小凳子上。想来那几盆花长得那么好,定是与江老师的悉心培养有关,那天下午我就坐在那里当植物,吸收书房之灵气,老师之光辉。

那天我知道自己采访的内容已经够了,但我还是跟江老师聊了许久,在采访最后,我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您是怎么能同时把《艺术世界》和《故事会》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杂志都做的这么好呢?”江老师说:“我一直觉得雅和俗是共存的,是不能分开的。生活中有雅有俗,一个人也有雅的一面和俗的一面,一个出版社的架构要立体,才能长久。”出版社如此,节目的构架又何尝不是?

这让我想起我鼓足勇气问导师王方的第一个问题:怎么判断一个电影的好坏呢?那是秋天一个周一的傍晚,落日的余晖为教室镀上一层金色。我的导师举手投足话语间都散发着一种魔力,她微笑着说:“多看就知道了。”现在我明白,当看的电影多了,有了量的积累,有了对比,自然会在心里给看过的电影排序、分类。当时的我原本期待的是类似教科书上的1、2、3……只要按图索骥,就可以得出这是一部好电影的结论,然而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建议,以至于我现在都记得这个场景,觉得这个答案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还有很多良师要感谢,感谢汪耀华老师不厌其烦的为我答疑解惑,感谢王国杰老师悉心安排的印刷博物馆之旅,感谢夏画老师的真诚相待……虽然《出版社的故事》这个节目就要告一段落,但对我来说,在众多老师的引领下,我仍需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