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盆景修枝

 璞树盆景园 2019-04-05


修枝,是盆景制作的最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盆景成型的速度和品位的高下,现归纳为“三剪三不剪”,供大家研讨。



一、在修枝的时间上剪迟不剪早。

 

传统的习惯上往往以地栽大树的理论为准,认为冬季树木停止生长,是修枝的最佳时机,强调应该“冬剪”。这个观点对于盆栽的植物可是不够全面的。准确地说,应该是部分不容易“退枝”的树种可以进行冬剪,如紫薇,冬季短剪后,枝条看似干枯,春季一到,短枝上就会生长出新芽。但有两种情况会使冬剪失败。一是树种不剪,如柽柳,其枝条一旦有伤口容易失水,所以对柽柳进行冬剪后,其短截的枝条在漫长干燥的冬季会因失水而干枯。二是枝条太细不剪,细弱的枝条生长往往不充实,对太细的枝条进行冬剪,必然会引起枝条枯死。其实,“春剪”优于“冬剪”。时间上以初春树木萌芽前修枝为好,此时空气湿度大,加之较短时间内就会萌发新芽,故无枝条干枯之虞。与“冬剪”相比,“春剪”也并没有其他害处。杜鹃、梅花、栀子等春季开花的树木,还必须再晚一些,待花谢了以后再修枝,否则,剪除了花芽就事与愿违了。

 


二、在枝条的选择上剪老不剪新。

 

有些人追求盆景快速成型,急不可待地对尚未木质化的新枝进行短剪,希望当年再长出侧枝,然后再剪,一年内剪两三次,使盆景快速形成几级枝托。作者以前就这样做过,结果事与愿违。一是无法出现预想的枝条角度。有些叶片互生的树种枝条未木质化时修剪,并不能发侧枝,却从剪断处发芽继续向前生长,形成不了角度,如枸骨。二是强行修枝成托会使作品比例失调。对节白蜡、水杨梅等叶片对生的树种,嫩枝剪后是可以发侧枝的。但这样做也不是很适合。枝条短剪成托,必是预定了枝托的长度,设想作品成型后,枝托的长度无大的变化。但如果成托的枝细嫩,就会继续较快地生长。这样以来,几级枝托的长度就会大大超过预定长度而粗度却达不到要求,显得比例失调。整个树势纤细、单薄,而且无法弥补。实践证明,正确的做法是必须等枝条木质化及大致长到预定的粗度的80%再剪。这样,侧枝长出必然形成较佳的角度。要克服急燥情绪,预定作枝托的枝条,一定要让其长到预定的粗度,一般至少要生长一年,如不够粗,不惜再长一年。

 

 

三、在树势的选择上剪肥不剪瘦。

 

树体的营养状况反映在枝叶上就是肥与瘦的区别。如果对枝进行短剪后,枝托上有相当长时间不发新芽,即使发了芽,侧枝生长也不旺盛,这是因为树势弱。要促使枝托速生壮芽,快长新枝。用肥量在不至产生“肥害”的前提下多多益善之外,就是树势本身的要强,可以吸收足够的营养。在生长旺季,可以以水代肥,但要注意不可太浓。这样做,在温度适剪的生长季节,侧枝应会不停地生长。

 

 

四、在芽位的选择上留长不留短。

 

植物的发芽是和很多外界因素相关的,在盆栽的时候往往不能准确的按照设计的要求发到位置,在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也可能不小心损伤,更重要的是植物本身是活的,随着生长的进行,也是要经常对设计进行修改。对于常绿的黄杨和松柏类,在修枝的时候,如果不是做舍利干,万万不可以把枝条上的所有叶子去掉,那样就会造成失枝。所以在修枝的时候预留多一两对芽是有利无害的。

 


最后,必须说明,以上的技术处理主要是针对未成型盆景而言的。如果已定型的盆景作品,修枝是为了保持树型,在细节上加以逐步完善。



作者:孤六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