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有这样一首怪穴诗: 时师说地乱纷纷, 山龙怪穴哪晓分; 天地真龙多鬼秘, 苍天有意迷凡人。 其间有个真消息, 害得地师到处寻; 实若虚兮无若有, 天机到此活乾坤 或居左右或居正 或借明堂另立身; 脉闪斜飞偏处觅 气趋中聚莫旁寻。 天真地秘招嫌笑 鬼守神厮待福君; 怪穴由来世莫识, 天留葬后产王臣。 龙真穴之地,至隐至秘,俗话说“大地无人识”,这是说,凡大地,其地极难识,因为这都是怪穴,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观察得到。通常地越大,其地越怪,掌握上面所说的真龙结穴三大要素验证穴地,是个不变的原则,其形千奇百怪,其理不怪。宋朝蔡元定《发微篇》从哲学的范畴说明山川的形势,对穴的分析观具有丰富的辩证观念。察山水的一阴一阳,一奇一正,一静一动......这些变化在龙穴表现得淋漓尽致,无处不是,懂得相对不变的“个中之道”,也就领略到龙穴的变化规律。 民间流传的《奇形诗》手抄本 怪穴的式样很多,现列举部分: 丑拙穴 穴地丑拙,而一旦分析出来,符合情理而成穴。这是因为粗看地形表面丑拙,如细看性情,反觉相当精灵,十分奇巧。 天巧穴 为了登起大局,必须在高处结穴。有人对穴旁缺少砂帐护围而怀疑能否藏风聚气,但看远山高起,已经团团环顾天巧之穴则成。 田畴穴 穴低在田,潜龙到稍高处结穴,春夏能见水绕,精神回顾,但在秋冬沟渠干涸,令人看见茫然不知所措。“水绕现真踪”,田畴穴得以鉴证。 泉眼穴 因为龙气旺盛,气化清泉,泉水甘甜、清香。而宅基布置得法,浮土尽去,则泉干气凝。 顽石穴 穴土里有大石,看似顽,实则软硬相兼、石质成粒,纹理呈包囊状,几种色泽相间——这是气化的表现。如开石则见土,这是顽石穴。 骑龙穴 有穴在龙脊,看似龙还前行,却不知这是龙气旺,余气在穴收不住,要在前吐出星峰再回蓄。 培土穴 穴在士皮,皮下土硬有托,阳脉来,只出阳窝,再者见朝山低矮,堂局未开,故要培土结穴。这也是阳脉来,成阴穴之理。 坐空穴 穴坐空,人见多怪。殊不知穴后有鬼尾,空处得水不嫌风。这种穴,穴前高,穴后才会低,再前是低,再后则更高,这都符合一阴一阳之理。 脱龙穴 穴闪离山脉,看似脱龙,这是脱龙就局,潜脉在低处过,不轻易被人发现。这看堂局太极圈就很明了,原来堂局的中心在另一地方。 偏脑穴 穴星落脉,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结穴。这样偏闪,其实是在隐蔽之处统领全局,是真局所在。假若从穴星正面看局,此局可能入俗眼,但这是花假之局,似是而非。真局有堂局太极圈,假局看出的圈零乱。 无案穴 龙来结穴在水旁。这是因为众水会聚在其间,水凝静,水静则气聚。后帐护缠长,已从远处包揽回来。 无龙虎穴 大地多是龙虎缺。青龙和白虎是人们通常见惯的结穴形状,无龙虎即无左右近身的卫护,殊不知大地志在高远,凌空而起而驾驭全局,四周峰峦包裹严密,堂局广阔。知地者,必独具慧眼。 苞节穴 龙来如直枪,或曲折,或起节。真正结穴的地方如苞节,因为苞节有玄微,一般人没有看到节上有太极圈。 壁上穴 结穴在壁上,形似门斧,令人疑惑。但背后有鬼尾,细看壁上有突,突下深处平吐圆唇。原来是突上能结穴,太极圆晕在脚下。 尖嘴穴 穴在高处生成,脚下吐出余气生曜,此曜星化作尖嘴,而在穴上看不到曜。这是非常尊贵的曜,俗话说,这是吊文笔。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地理一中国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