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勃拉姆斯 令李斯特和他的朋友们难以置信的是,当李斯特用他那充满魔力的大手表演着浪漫主义时代最富有蛊惑力的钢琴炫技的时候,勃拉姆斯却坐在躺椅里睡着了。接着他们看到这个总是皱着眉头、心事重重的年轻人背转身去,走向舒曼。那一瞬间,勃拉姆斯进行了坚定的抉择——背对浪漫主义的时代大潮,在时光的窄窄缝隙中掬捧古典主义音乐清冽的水滴,汇聚一泓世外之泉。 音乐是人的灵魂真实起舞的方式。如果明白这一点,人们就能理解勃拉姆斯为何要和浪漫主义背道而驰,与瓦格纳、李斯特们为敌。勃拉姆斯是典型的德国人,沉思、内省、隐忍、坚定,他不欲站在任何人对立面,只是碰巧选择了一条与同时代人不同的道路。浪漫主义的夸张、幻想与他体内安静、理智的节奏毫无关联,走在浪漫主义时代的勃拉姆斯,就像暴烈的太阳雨中一片深青色厚实的蜡质树叶,轻轻摇晃雨滴便倏然落下,无法濡染他的内心。 为勃拉姆斯的音乐提供滋养的原料来自古典主义时期,勃拉姆斯的每首作品都无一例外地被过去时代的精神和荣光照耀,贝多芬的光彩更是如影随形跟随着勃拉姆斯的一生。在舒伯特以后的作曲家中,唯有勃拉姆斯真实再现了贝多芬的精粹,没有人比他更加接近贝多芬的理想,也没有人像他那样重建了贝多芬的交响主义思维。 怀念和隐忍似乎是勃拉姆斯生命里深深烙印的暗痕,比如终其一生对克拉拉的怀想,比如艺术道路上对贝多芬的临摹。而忧伤和悲凉则是勃拉姆斯生命的底色。他的作品就像一幅怀旧的黑白图画。浪漫主义时期华丽的装饰和色彩性的音响被他一一剔除,冷静、寥廓的秋水长天在他的音乐里静静延展。 勃拉姆斯一生共写作了四部交响曲,这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他有着与他的性格相称的恒久的耐心,《第一交响曲》从构思到出炉,整整用去20年的时间。这部交响曲让整个维也纳为之疯狂,人们将它称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勃拉姆斯自己则回答说:“这个连傻瓜都听的出来。”《第二交响曲》是一首田园交响曲,同样引起人们对于贝多芬的回忆。 写完这两部交响曲后,勃拉姆斯的创作进入晚期阶段,他已经具备了圆熟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然而他仍然无法摆脱前辈的身影,在进行每一次新的探索时都希望在前辈们身上寻找印证。 勃拉姆斯的怀旧使他成为当时的保守派,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敌人,从而陷入没完没了的纷争当中。在很多人眼里,勃拉姆斯成为一个需要被删除的音符,然而他依然固执己见,走着自己的路,最后一部交响曲同样保持了过于严谨的特色。 交响曲之外,勃拉姆斯还写作了多部管弦作品、24首室内乐、260首艺术歌曲和一些钢琴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勃拉姆斯一如既往地对浪漫主义标题音乐和综合风格不屑一顾,坚持发掘纯音乐自身的美。 历史的喧嚣总有退却的时候,中后期的浪漫派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头,李斯特和瓦格纳也离开了人世,人们厌倦了过度的情感宣泄和华丽空洞的形式,复又渴盼古典主义坚实、冷静的音乐,这时候人们一回头,便看到布拉姆斯端端地站在那里,手捧着一度饱受争议的古典主义音乐,他一如既往地在音乐里表达着与生俱来的沉思和内省,然而现在他终于获得了他应该得到的荣誉,成为人人敬仰的大师,他的画像和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的挂在了一起,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 1987年4月3日,勃拉姆斯与世长辞。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程,他闭门不出,用整整三天的时间在钢琴上演奏音乐。这些音乐全都是克拉拉生前最喜欢的,有他谱写的,还有舒曼和克拉拉谱写的。当所有的音乐一一奏罢,最后一个音符在房间中消散之后,勃拉姆斯再也无法忍住内心的激荡,一个人坐在钢琴前眼泪滂沱。爱情,倾尽一生却深深收藏的爱情宛若被牢牢禁锢于冰层之下的暖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挣脱禁忌,汩涌而出,散落于天地之间,回归于岁月之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