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人听到二龙路,身体某个部位不免一紧。在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湿地。 二龙路在西城区中部,据传明末清初时,今太平桥以东,辟才胡同以南,大木仓以北都是水坑洼地,清朝中期陆续修建房屋,其中有郑王府和王爷佛堂。因而水坑逐渐缩小,俗称二龙坑。民国时把坑填上修了路,从此改名二龙路。 其北端的鬼门关,谐音雅化为贵门关。1965年将贵门关并入统称二龙路。 郑王府位于北京大木仓胡同,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的府邸。济尔哈朗亦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以亲王爵世袭罔替,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是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唯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 1954年,复兴门门洞。 复兴门本身是没有这个城门的,日本侵占北京的时候在这里新开的两个城门之子,另一个就是现在的建国门,当时日伪时期这个城门叫做长安门,1945年民国政府的时候改成了复兴门,图中挂车,是当时的309路。 二龙路西望,玉山居,西城分局。 北京宏庙小学。 解放前,北京实验二小。 90年代,北京实验二小。 民族饭店。对面开过来的那辆伊卡璐斯,是当时的10路,这款欧洲的公交车上面左右两侧的侧天窗,不适合北京夏天焱热的气候.。 1962年太平桥大街,中间那个高层,是建成没有几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个建筑在当时的北京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 70年代,太平桥大街。 劈才胡同,这条胡同特别的深,边上就是追贼胡同,据说这个追贼胡同就是李自成从这条胡同跑的,李在历史上称为贼.。 1932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女子中学(辟才胡同),民国建筑特有的女儿墙,1976地震的时候大部分这样的女儿墙不是塌了就是给拆除掉了。 中国第一座大规模长途通信枢纽——北京长话大楼。 有事儿您呼我! 二龙路中学,王小波1965年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二龙路街道食堂,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街道组织的饭馆,在当时叫做大食堂,和现在的饭馆一样也是花钱吃饭的,不像农村的大食堂免费的吃。 锦帽胡同。 二龙路西巷。 锦什坊街。 太平桥大街与锦什坊街南口。 二龙路人民公社、二龙路办事处。当时北京的街道有一段时期是叫公社,这都是1958年总路线的时候的事,这个名子叫了没多久。 1958年5月二龙路街道办事处首创,全国第一家服务所——二龙路邻里服务所。 1958年,太平桥商场。 二龙路妇联。 二龙路人民公社医院。1955年二龙路地区个体开业医生分别组成8个联合诊所。1960年6月和平眼科医院与8个联合诊所合并,组成二龙路人民公社医院,设在西城区大木仓胡同,后改称大木仓联合医院,初设病床75张。 1969年将原西长安街街道医院房舍改建成肛门科住院处,增设病床70张。1981年4月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为区级医院名称为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同年9月在下岗胡同建成新院舍。 1952年,小磨盘胡同 邻居们在清扫院子。 1958年,大木仓胡同理发馆。 1958年6月,太平桥一带居民,上街灭蝇防痢。 1970年,二龙路医院医生到二龙路察院幼儿园,给小孩儿体检。 1964年,乐全胡同 宣传讲卫生。 80年代 太平桥大街。 闹市口南街、闹市口中街、新文化街西口的交叉路口。 闹市口北街。 90年代,7路,太平桥站。 广宁伯街小学。 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 按院胡同。 百子胡同。 花园宫胡同,最早西城文化局在这儿。 内容来源:宣武故事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