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丨围棋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

 难忘黑土情 2019-04-06

金庸丨围棋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

搜狐网

2018-11-01 20:25

这几天最令人沉痛的消息,莫过于金庸先生的离世。其实以前也数次看过类似的假新闻,但遗憾的是,这次是真的离开。对我们这代人而言,金庸先生是我们江湖梦的倚靠,是无数人英雄主义的启蒙。他的离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对我们青春的告别。

15部武侠著作,笔下的英雄美人,江湖恩仇风起云涌,恩与义的侠客豪情,爱与恨的儿女情长。每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细细咂磨,都有深意可循。

人们常在他的小说中看到围棋,围棋不仅是他的兴趣所在,更是他精神和情感的寄托,在一方小小的棋枰中,体味这东方文化的神奇与玄妙,滋生出无数的激情和灵感。

金庸从三十年代初涉及黑白世界,是香港棋界公认的“棋痴”。初到香港,金庸常常用笔名发表一些卓有见地的棋评。金庸的棋艺在香港棋坛也堪称一流。有段时间,他在香港《新晚报》旧馆的五楼上,与香港《文汇报》主笔聂弩杀得天昏地暗、废寝忘食。两人还订下“君子协定”,谁输了谁就得请客吃腊板鸭。有时,他们沉迷棋局,下到兴头上,会将第二天报纸上的评论文章也搁到一旁,先过足棋瘾再说。

众所周知,金庸与另一位新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一度因见解不同而互不往来。但后来过了20多年,两人私下以棋会友,围棋成为他们捐弃前嫌的见证和媒介。

和梁羽生下棋

金庸一生拜过多位一流棋士为师,他曾半是自豪半是解嘲地说:“木谷的弟子段数加起来最多,我这个弟子的老师段数加起来最多。” (《剑桥金庸访谈录》) 聂卫平说起他的围棋弟子金庸,很有趣味:“金庸拜过吴清源,拜过林海峰,拜过王立诚,其实人家是师徒及师孙关系,结果都拜乱套了,(金庸)自己的辈分也是不断降……”

金庸还拜过陈祖德。1981年,陈祖德患上胃癌时,并不相识的金庸函请:“香港的冬天比较暖和,适于养病,你就到我这里来住吧。”陈祖德欣然前往,在金庸家里一住半年。2012年,陈祖德逝世,金庸在香港得知消息,十分悲痛,托人致送一个近两米高的巨型花篮表示哀悼。挽联亲拟:“祖德我棋师灵佑永存 授业弟子查良镛敬挽。”

酷好围棋的金庸,棋力究竟有多高?这一直是棋迷关心的问题。事实上,金庸棋力大约只是业余4段左右。但中国围棋队每次去香港比赛,都是由《明报》接待,而金庸几乎每次都出面。为了感谢金庸对中国围棋的支持,中国围棋协会曾授予他荣誉6段称号。这对于喜爱围棋的金庸来说,真是莫大的荣誉和安慰。

1989年金庸在明报大厦办公室

日本棋院中挂有一个条幅,写着“围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提倡围棋极有功绩的郝克强先生很喜欢谈这“五得”,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也特别称赞,认为很有意思。

这“五得”不知是谁提出的,当是日本人的说法,因为中国古籍中没有这样记载。中国棋友会请问日本的名誉棋圣藤泽秀行先生,他说记不清楚出典了。

“得好友”和“得人和”,凡是喜欢下围棋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楸枰相对,几个钟头一句话不说也能心意相通,友谊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我和沈君山、余英时、林海峰、陈祖德、郝克强诸位等结交,友谊甚笃,都是通过围棋相识的。至于教过我棋的许多位年轻高手,更不用说了。

有几位日本朋友,我和他们根本言语不通,只能用汉字笔谈,却也因下棋而成为朋友。日本棋界的人常说:“下围棋的没有坏人。”

这句话自不免有自我标榜之嫌。但围棋公平之极,没有半点欺骗取巧的机会,只要有半分不诚实,立刻就会被发觉,可以说,每一局棋都是在不知不觉地进行一次道德训练。

围棋是严谨的思想锻炼、推理锻炼,有人说是“头脑体操”。现代医学保健的理论很注重心理卫生,注重保持头脑的功能,因为人身一切器官内脏的运作,都是靠头脑指挥的。

有些人年纪老后,体力衰退,但头脑仍然健全,往往可以得享高寿。那便是下围棋可“得天寿”的理论根据。我国当代著名棋手王子晏、金亚贤、过旭初、过惕生等诸位都年寿甚高,足为明证。

王子晏老先生年过九十,棋力只稍退而已。最近来香港参与棋界盛会的日本业余高手安永一老先生,自己说已记不清是八十四岁还是八十五岁。

他脚力差了,有点不良于行,行棋却仍然锋锐凌厉,因为头脑清楚,演讲起来便风趣而有条理。康德、罗素等哲人之得天寿,相信也出于不断地思索动脑筋。当然,不断运用脑筋也不一定寿命长,还有其他许多因素。

“得教训”与“得心悟”是最难了解的了,尤其“得心悟”,当是“五得”的精义。唐玄宗时代的围棋国手王积薪传下来“围棋十诀”,至今日本许多棋书仍然印在封面上,公认为是围棋原则的典范。

十诀的首要第一诀是“不得贪胜”。下棋是为了争胜负,不求胜,又下什么棋?但过分求胜而近于贪,往往便会落败。

这不但是棋理,也是人生的哲理,似乎在政治活动、经营企业、甚至股票投机、黄金买卖中都用得着。既要求胜,又不贪胜,如果能掌握到此中关键,棋力便会大大地提高一步。

吴清源先生常说,下棋要有“平常心”,即心平气和、不以为意,境界方高,下出来的棋境界也就高了。然我辈平常人又怎做得到?不过有此了解,虽不能至,时刻在念,庶几近焉。

一九八五年四月

为提升浏览体验,原网页已由百度进行服务升级,内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