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被俘后,皇太极多次派人劝降他,都被洪承畴骂回来了,洪承畴还通过绝食寻死来明其志,可见洪承畴求死之心之大,为何皇太极派庄妃去劝降,洪承畴第二天就降了? 一、洪承畴的成长经历 洪承畴是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从小就爱读书,尤其酷爱研读兵法。万历十四年,他考上进士,在刑部任职,由于才能突出,他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做到了陕西督粮参政。 崇祯元年,陕西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名起义,明朝政府让陕西三边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但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他让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不负众望,大败农民军,解了韩城之围。这一仗,让洪承畴名声大震,也让他的军事才能被朝廷发现,是洪承畴从文官向武将转变的开始。 崇祯三年,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之后他镇压农民起义,屡立战功,一直升到了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因为才能突出,功勋卓著,身兼三边总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等数职,成了大明军队的核心人物。 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还大败李自成,使农民起义陷入了低潮。但这时,清军又南下进犯大明,崇祯派李自成统领兵马,率兵抵抗皇太极。但是这一次,洪承畴却在大清军队上,栽了个人生最大的跟头,他兵败松锦,被明军俘虏。 二、皇太极为何要劝降洪承畴 洪承畴才能很好,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毕竟是敌军之将,即使降了也未必敢放心的用他,那皇太极为何一定要劝降他呢? 有3个原因。 1、清军有劝降明将的传统,它通过策反大明将领,瓦解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它也通过善待明军俘虏,给抵抗清军的大明将士反馈一个消息,即使他们投降清军,清军不但不会虐待他们,反而会厚待他们,这有助于瓦解大明军队的战斗欲望和战斗决心。 2、清军志在中原,他们想通过收降汉人将领、大臣,帮助他们了解和治理汉人,稳固他们的统治,促进民族的融合。还有利用汉臣,学习汉人的政治体制,管理方法等。 3、洪承畴是大明的核心军事将领。他不但对大明的军队部署,防务、战斗力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更对中原的地形、地貌等,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可以说,洪承畴是皇太极了解大明军事实力的一个突破口,更是皇太极夺取中原的一张活地图。 三、劝降洪承畴的过程 洪承畴松锦之战战败被俘后,成了皇太极的俘虏,皇太极多次派汉人将领去劝降他,但洪承畴不但不降,反而言语辱骂劝降之人,为表明自己宁死不降的志向,绝食数日。 这让皇太极相当无奈,这时他却心生一计,让自己的爱妃庄妃去劝降洪承畴。洪承畴因为绝食,正饿的奄奄一息,他醒来时,看见一个美丽、温惠的女人,正端着一碗汤,给他一点一点的喂,他内心一热,爱上了温柔、贤惠的庄妃。 因为心中有了爱情,洪承畴对人生又有了期待,再想到皇太极对他的各种好,他第二天就投降了皇太极。洪承畴的投降,让皇太极如虎添翼,但却给崇祯狠狠一击。皇太极死后,清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顺利进入关内,夺取了中原,建立了清朝。 |
|
来自: Confucius365 > 《盘点与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