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的故事架构,明显脱胎于巴金的《家》。一个高老太爷,三个少爷觉新、觉民和觉慧,通过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写一个大家的崩溃;《都挺好》一个苏老太爷,三个孩子明哲、明成和明玉,写母亲去世后,一个家崩溃之后的重建。 明成改造比较大,明哲和明玉则是完全套用。明哲是活生生的大哥觉新,明玉最有反抗性,第一个背叛家庭并且离家出走,不是女版的觉慧是什么?苏大强不是高老太爷,但胜似高老太爷。高老太爷通过封建宗法制来控制子女,苏老太爷则是通过卖老和卖惨,你就这样对你爸?明哲快来吧,你爸就要死了! 苏家男人中我最讨厌的是苏明哲,甚至比苏大强还要讨厌。苏大强的诞生自有历史因素,苏明哲的诞生则完全是人祸。 现在我们来说苏明哲,明在哪里?哲在哪里?分明是迂腐糊涂,苏明哲就是新时代的觉新。 觉新是高家长房长孙,他奉行作揖主义,对所有的长辈言听计从,又利用自己大哥的身份来胁迫弟弟们顺从长辈。他也曾留学德国,但陈腐的忠孝思想,彻底扼杀了他。他与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双方母亲掼蛋发生矛盾。梅的妈妈就用拒婚来报复。觉新觉得她们是长辈,虽然痛苦万分,但竟然没有任何反抗地接受了。 后来娶了瑞珏,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但高老太爷刚死,姨太太们认为会有血光之灾: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产妇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的身上会冒出很多的血。这是什么鬼道理?但既然是长辈的决定,觉新又接受了,把瑞珏搬到城外去生产,结果导致瑞珏难产而死。 等到两个心爱的女人相继离去,觉新才真正明白,夺走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和爱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愚孝,和整个迷信。 明哲也是如此。他生长在这个矛盾错乱的家庭,深受原生家庭的祸害,但又经历欧风美雨,形成了其性格的复杂面,诚实、善良、懦弱、驯顺、屈从、忍受等的混合体。 他的口头禅就是:“他是咱爸,他要这样,还能怎么办呢?”他也潜意识里接受了这种宗法思想:“我是大哥,我已经决定了,好,不多说了,就这么办吧。”要么就是:“明成,明玉,你们太让我失望了。” 明哲从小就是学霸,学霸一般都比较冷漠、自私。小时候明哲满脸冰霜,凛然不可侵犯,就算是明成被妈妈宠爱,也不敢在他面前造次。后来明哲通过奋斗,考取了清华大学。但一时间没有找到好工作,他就努力考美国名校的研究生。 清华大学这次真被明哲害惨了,一个堂堂清华毕业生,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又是学IT的,居然搞得惨兮兮的,最后被扫地出门,反而是师范生苏明玉干得风生水起,没有明玉捞他一把,明哲的结局可能更加凄惨。 这很奇怪吗?这一点不奇怪。马云也是师范生,做老师这个职业的,责任心最强,干事业有一股子狠劲,往往容易成功。 明哲因为自费考取斯坦福大学,连通知书都不告诉家里,还是被妈妈逼问出来,然后,然后就卖了一间房,让明哲出国留学。相信这一点,明哲心里也是清楚的。 但成家之后的明哲为何十年都不回家呢?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我的解释是,要在美国立住脚实在太难了,明哲实在有难言之隐。从后来明哲奔丧一次就被裁员,可见一斑。 但每年都寄钱明哲还是做到了,可惜这一点苏大强被瞒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这些寄过来的钱,都堆在了明成和舅舅的身上。苏明成啃老其实是啃爸妈,也啃哥。 苏明哲回家奔丧,可谓不智。吴非已经帮明哲澄清了利害关系,正在裁员的关键时刻,能够请到主管度假,简直太幸运了。 吴非可以代替明哲回家奔丧,明哲千万不能爽约。美国是极其重视契约精神的国家,爽约是一个严重失误。但明哲不听,认为自己地位还是很稳固的。结果正如吴非所料,明哲被解聘。美国也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 回家之后,苏大强要求跟随明哲去美国。也许是亏欠爸爸多了,明哲对其爸爸简直言听计从。没有经过吴非应允就一口答应。 一个经历过西方教育的人,难道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一个小家庭突然多出来一个爸爸,难道不应该告知一下夫人?女儿小咪虽然小,但她的意见不也很重要?但明哲觉得这些都没必要,他是一家之主。孰料回国之后,明哲的工作丢了,他自己都要吴非养了,但他煮熟的鸭子嘴硬,还是要把老爸接到美国。因为他已经答应了,他是大哥,他的面子很重要。 他要吴非理解他,可吴非怎么理解他?谁理解吴非呢?让一个女人在异国他乡打拼养苏家三口人?明哲竟然觉得自己在家做饭也挺好的。至于这个家靠着老婆一个人,能不能活下来,甚至都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这个清华是怎么读的?斯坦福大学也被黑得不轻。最终明哲是在吴非威胁要离婚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告诉爸爸不能来美国。至于为什么不能来美国,他又是三缄其口。 后来明玉去美国,他又瞒着明玉,还是在吃饭过程中,被一个同样解聘端盘子的同事认出来才穿帮。这一笔很有意思。人家被解聘了就能端盘子,吴非让他无论如何都先找一份工作,但他就是不肯。幸亏后来明玉暗中帮忙,帮大哥找到一份高待遇的工作。明哲又飘飘然了,这份工作要长驻上海。 苏明哲帮爸爸买大房子,可谓愚孝。 明哲回到上海之后,又要充大头鬼子,打肿脸充胖子。爸爸不愿意住老宅子,就要给爸爸买房子。一个人买一个两室一厅就好了,他还要买三室一厅,让爸爸住得舒服一点。还说多买一室将来好雇一个保姆照顾爸爸,好像他是一个大款似的。 苏大强一听,马上就要保姆,往架子上爬了。其实明玉心里一本清账,大哥是一个连自己工作饭碗都拿不稳的人。如果不是吴非大吵,说不管明哲怎么折腾,她和小咪的生活质量不能下降,不能为了老一辈,伤害小一辈。明哲还要忘乎所以,连爸爸的老宅子都不肯卖掉,说要留一点念想。 明哲后来不得不同意吴非卖掉老宅子,再买新房子。他给爸爸找保姆,帮明成还借款。在舅舅面前,明哲低声下气,束手无策,简直 如同卖国的清政府。 但明玉一来,三下五除二,就把耍泼的舅舅和舅妈治得服服帖帖,这就是工作能力,学历高不等于工作能力强。蓝翔开挖掘机的未必不如清华北大的,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的价值。 明哲一个人在上海待得挺好的,并且把明成和明玉关系理顺了,他非常高兴,把这个喜讯告诉美国的吴非。 但吴非一个人在美国,又要接送孩子,又要工作,经常迟到,被主管怒骂,工作岌岌可危。小咪接送晚了,又被学校退学了。吴非已经崩溃了,但明哲居然无动于衷,他只关心自己的大家。 吴非很愤怒,一个眼里只有大家没有小家概念的人,留着还有什么用?她提出让明哲回美国,办理离婚手续。明哲最终决定辞职回美国,挽救这段婚姻。 在辞职的时候,明哲这才发现,自己的工作也是明玉帮忙的。他这个大哥活得乏善可陈,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这既是失落,但也是幸运。当年的妹妹却早已独当一面,不仅在商海里叱咤风云,而且不动声色地搞定了明成的顶头上司,让明成找到了新工作。苏家三兄妹暂时达成了一种平衡,破裂的家重建构造起来,罗马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家也不是。 母亲去世之后,一个分崩离析的大家重新建构起来。尽管充满着忧伤,明成离婚了,那么好的媳妇朱丽弄丢了,我都帮他心疼。 明哲回到美国,能否找到新的工作?吴非可不是省油的灯,他能否得到吴非的谅解? 明玉与厨子的未来也不知如何?已经有过一次争吵,情感禁不起过多伤害的,我觉得两人的三观是不同的,这是隐患所在。 苏大强如此的作,如此折腾,只能让他老年痴呆。但一个老年痴呆的人,陷入黑沉沉的百年孤独,是不是很可怜?明玉能否独自支撑起赡养老人的重任? 其实“都挺好”是一个很忧伤的话语,充满着安慰和调和。都挺好,就是还凑合,但这就是生活啊。谁不是伤痕累累?谁不是一面活不下去一面又用力地活着?谁不是从沧桑里走来眼里有干涸了的热泪? 与清风舞,共明月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