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条大河波浪宽

 吴越尽说 2019-04-06

一条大河波浪宽 


陆樱 


1

 

小时候,我家就在运河边上,儿时的我,常常伏在大桥栏杆上,看南来北往的机帆船在宽阔的河面驶过,这条河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大约有些类似于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心目中的大海。我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在大桥下玩耍。这时的视线同于先前在桥上往下看,那些船已经近在咫尺,它们行驶时发出的声音也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我甚至看见了船上的人们,他们就这样把船当成了家,把河当成了路。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最大的好奇也和这个“家”有关。有时甚至幻想,或者憧憬这样的生活方式:在船上,向北,或往南。

 

2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萌生了对都市的向往。运河也在记忆中逐渐远去,其实它仍就在不远处,但是汽车时代的到来,生活的节奏也随之加快。我们坐在汽车里,甚至不会把头侧向窗外,去看一看运河的样子。

机帆船依旧南来北往。

我们却已然忙忙碌碌。

 

 

直到去年夏天,才有机会实现儿时的梦想。坐在船上,沿着家乡的这段运河,用另一种角度欣赏沿途风景。船上的我们,惬意自在,仿佛因为船行得缓慢赚得了些时间,尽情地聊天,拍照,欣赏风景。也就在那个时刻,我恍惚回到了童年时光。我曾经的家就在运河对岸,游船经过了小镇的唯一一座大桥,我抬头仰视,并且掏出手机拍照。大桥下没有玩耍的孩子。那些装满石子、木头的船只就在我们面前经过。机帆船行驶时发出的“突突突”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仿佛时光倒退,我们就这样站在水中央,不去想两岸的繁华世界。树木、行人、船只,所有的一切都在视线中缓缓、缓缓地移动。

 

3

 

一路向北。

在徐州,我们来到了窑湾镇。小镇三面环水,碧波粼粼。两岸青砖黛瓦,飞檐翘角。一副典型的江南水乡图。关于“窑湾”地名的由来,有以下记载:

窑湾在东周时期为钟吾国辖地,沂蒙山河经窑湾拐向南直入黄河道,造成窑湾北西南面三面环水,窑湾有三大窑群,烧制泥盆、泥瓦、泥缸,有个大窑群就在山河东岸,遂出现窑湾地名。(据《新沂县志》记载)

尽管在饮食文化上,这座城市已经与山东相似,但是它的小镇风貌,与苏南的乡镇并无差异。我们惊异于那种相似感,无疑,是运河造就了如此相似的繁华风貌。窑湾曾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是苏北鲁南重要的集散地。同行的朋友在码头边拾得许多瓷器的碎片,好奇的我们,不断地猜测着它的来历。比如年代,种类等等。这些碎片令我们对小镇充满好奇,它忽然有了神秘感,行走,哪怕只是拾到几片旧时瓷器的碎片。

行走,亦是当一回旧时密湾人。对于在小镇上长大的我来说,窑湾是亲切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我居住的小镇与窑湾相比,应该说多了份宁静,少了些繁华。我曾经希望一直居住在小镇上,但是作为现代人,对于物质有基本要求,这一点小镇比不上城市。但是,窑湾例外。更何况,旧时的窑湾已经如此繁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小镇上,店铺琳琅满目,应接不暇;邮局、中药铺、丝绸店、粮行、酒馆、当铺、作坊、钱庄、教堂,全然一副“小上海”的风貌。我们走走停停,最后在运河边的一座教堂内停下脚步。没有了先前的好奇,热烈的讨论,我们只静静地坐在教堂内的长凳上,唯一没有终止的是思绪。窑湾像是一位幸运的女子,她因运河而起,因运河而发展,因运河而繁华。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才有了她的一度繁华,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所见。

 

4

 

由北向南

运河滔滔,所到之处皆繁华。

淮安素来享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这座城市与运河的渊源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因运河而兴。提到淮安段运河,不得不提到清江浦。

青江浦于1415年开埠,是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商业城市。我们一行是在夜色中游览淮安段运河的,虽然夜色已深,但是灯火点缀下的运河两岸仍然让人联想到它昔日的繁华景象。那时候,“帆樯衔尾,绵延数里”,漕运的发展,水陆的繁荣,带来了清江浦的辉煌。“夜火连淮水,春风满客帆”;“灯影半临水,筝声多在船”,这些诗句成了当时的真实写照。

借助一段历史上的小插曲,我努力寻找它从前的样子。

1793113,英国派遣来访问清朝的使团经过清江浦。使者安德逊回忆道:“我们在一座大城市附近抛锚,并受到鸣炮欢迎,无数条帆船停泊在码头。这是哪座城市?”安德逊找不到一个人能告诉他。托马斯·斯当东的日记指出那天早上船队是沿着清江浦航行。船队通过清江浦时,英国人惊叹:“巨大的城市,多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帆船和百姓!

或许,我们会猜测这座城市是北京、上海,却绝不会想到它是淮安清江浦。

我们的游船继续行驶在里运河上,这便是曾经让英国人惊叹的“巨大的城市”。导游正向我们介绍:淮安,取淮水安澜之意……听着解说词,一边欣赏着运河夜景,过清江浦时,努力从深深夜色里寻找那三个字。仿佛只有通过这三个字,才能在今日的宁静中回首昔日的繁盛。

 

5

 

虽然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但因为是去扬州,便有了一份潇酒的姿态。

公元前486,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疏通了由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开凿了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

乘船游览,船内的电视内正播放着扬州的宣传片。这个地方与先前走过的城镇相比,略有差异。它的繁华仿佛延伸至今,若干年后,扬州城依然热闹、自在,丝毫没有冷清之感。

来扬州自然要看看琼花。时值盛夏,早已过了花期。尽管这样,我仍旧执着地在瘦西湖畔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收获的不只是惊艳的琼花,还有花丛中、树枝上晶莹剔透的蝉蜕。

这座城市令人沉醉。

 

 

这又仿佛不止是一座城市。她似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人,却韵味依旧、风姿不减。我们好奇于她的过去,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于是,我们来到了茱萸湾,看真正意义上的扬州段运河。遥想当年隋炀帝开凿运河,又如何浩浩荡荡地来到江南。八月,盛开的荷花令整个世界既安静又热闹,我们在湖边稍作停留,吹湖风、赏荷花,然后继续往前赶,天热,满头大汗,摄影的朋友背着摄影工具,依然轻盈地迈步向前,只为一睹此处的运河风采。就这样,一路有说有笑,走了很久,大运河才出现在我们眼前。

视线越来越开阔。在古老的运河边,我们驻足停留。

思绪飘飞。昨日重现。

在这里,水路曾是最重要的黄金水道。无论漕粮、盐、茶叶、花石都得从这儿运送到别处。曾经的运河古道一直延伸到长江。江南物资从这儿走,历代帝王南下也从这里经过。扬州城的繁盛由此开始,它成了南来北往的第一站,成了后来的盐运中心。

这一切为什么都被扬州城占有了?原因当然很简单,因为运河从这里经过。否则,所有的一切未必轮得到这座城市。那么,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或许会被改写。

有人说,运河沿岸城市属扬州最美,经济的发展更为它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春江花月夜》写的是扬州,杜甫也在扬州住了十多年。扬州就是这样一座令人憧憬的城市,让人一边遥想二十四桥的明月,一边遥想那天籁一般的萧声。

 

6

 

一路行走,一路感慨。在漕运的刺激下,京杭运河沿岸城市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运河改变了城市的摸样,当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现在,如果试着慢下脚步,去运河边走走,看南来北往的船只从这里经过,听机帆船行驶时发出的“突突突”的声音。其实,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运河时代的气息。

前不久,我到杭州的拱宸桥小学参加会议。很巧,这座学校就坐落在京杭大运河边上。拱宸桥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达杭州的终点标志。到达这里,不仅仅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更像是之前行走大运河的延续,那一刻竟然有一种神圣的感觉,仿佛我一直在行走,从未停止,此刻,已经来到了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站。

那一日,听完国学讲座,我们顺便参观了拱宸桥小学。运河研究院、运河文化长廊、运河博物馆、运河文化少年研究所……走进教室,黑板报,壁毯上的诸多内容也都与运河文化相关。一位学生告诉我,作为一个杭州人,尤其是运河边上的人,都应该去了解一下这条古老而伟大的运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