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 塞巴斯蒂安 ·巴赫(1658-1750),被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所创作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写于1717-1723年间科腾时代,这个时期创作环境比较稳定、宽松,同期他还创作了如《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很多优秀作品。 这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诞生于大提琴发展还未成熟之时,当时还存在许多争议,而且大提琴还没有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作为练习曲,还不被当时的人们所重视,命运悲惨。直到20世纪卡萨尔斯重新诠释了这部作曲,才被人们所认可,从而使其对后世大提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这部作品跨域了历史悠久的长河,成为了每一位大提琴演奏家毕生必须演奏的作品,更是被称为“圣经”,是演奏家技术与修养的试金石,而从作品的总谱上,更显示出巴赫对大提琴演奏技巧的创造性和预见性。” 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罗斯特· 罗波维奇曾在文章中提到过:“巴赫的情感在规模上等同与莎士比亚。他的作品最难达到得是一种必要的平衡,人的情感与严肃而深奥的演奏之间的平衡。巴赫没有浅薄或不定的情感,没有骤降的愤怒,没有不好的话语和短促的允诺。他的情感在规模上与莎士比亚同等宏伟,与地球上所有的人,从最北端到最南端的族群都相通。” 罗斯特· 罗波维奇将六个组曲生动的分解成:第一组曲G大调是明亮的色彩;第二组曲D小调是悲伤而强烈的;第三组曲C大调是灿烂的;第四组曲降E大调是庄严、带着不透明浓度的;第五组曲C小调是一种暗而强烈的颜色;最后,第六组曲D大调是辉煌。特别是为五弦大提琴而创作的第六组曲,对演奏家来说都充满了挑战,也给这部作品达到了辉煌顶峰! 3月23日、24日19:30,中山音乐堂将连续两天上演“巴赫,生日快乐系列—古乐大师雅普·德林顿—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音乐会之一、之二”。古乐大师雅普·德林顿(Jaap ter Linden)将用两天时间,完整地为我们献上约翰· 塞巴斯蒂安·巴赫这部盛世经典作品《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特别是在演出第二天,我们将聆听到他用五弦大提琴演奏的最真实最精彩的第六组曲!在北京演出结束后,雅普·德林顿将开启首次中国巡演,他将会来到天津、长沙为当地的乐迷们献上精彩演出! 雅普 · 德林顿(Jaap ter Linden) 雅普·德林顿是早期古乐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既演奏大提琴和维奥尔琴,又担任指挥,见证了早年间许多优秀巴洛克乐团的萌芽与兴起。他是卡梅拉乐团的联合创始人, 并曾在德国科隆古乐团、英国协奏团及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担任首席大提琴。不凡的起步又将其引入舞台聚光灯下,展开独奏生涯,与世界最优秀的独奏家同台演出。 作为指挥家,他是古乐团体——莫扎特学院乐团的创始人及艺术总监,并与该团合作录制了莫扎特的交响曲全集,还定期作为客座指挥及独奏家同加拿大的阿里昂合奏团合作。他曾指挥多个著名的本真演奏团体,包括阿姆斯特丹巴赫独奏家乐团、科隆古乐合奏团、塔菲尔巴洛克乐团、旧金山巴洛克爱乐乐团以及多个现代乐团,如阿姆斯特丹小交响乐团、不莱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明斯特交响乐团、阿基坦国立管弦乐团及波尔多歌剧院等。还曾应邀指挥明斯特歌剧院和波尔多歌剧院的歌剧演出。 作为大提琴独奏家及指挥家,为Harmonia Mundi、Archiv、ECM、DG、Brilliant Classics等多个厂牌录制大量唱片,曲目包括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理查德·埃加尔合作的巴赫《维奥尔琴奏鸣曲》、与安德鲁·曼泽及理查德·埃加尔共同录制的巴赫《小提琴奏鸣曲》。他还曾与唐·库普曼指挥的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与合唱团合作,录制巴赫的《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以及《康塔塔全集》(67张CD)中的一半。他与阿姆斯特丹的莫扎特学院乐团合作,录制全套莫扎特交响曲,并获一致好评。他新近与大卫·布莱特曼合作录制的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也于今年发行。 在海牙皇家音乐学院任教多年后,他于2016年移居美国,并自2018年9月起在凯斯西储大学和克利夫兰音乐学院任教。 2019年3月23日 周六 19:30 巴赫,生日快乐系列之一 古乐大师雅普·德林顿—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音乐会之一 大提琴:雅普·德林顿 曲目: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G大调第1首 c小调第5首 C大调第3首 票价:50 100 180 280 380 元 【限时五折特惠】 (可扫码直接购票) 2019年3月24日 周日 19:30 巴赫,生日快乐系列之二 古乐大师雅普·德林顿—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音乐会之二 大提琴:雅普·德林顿 曲目: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d小调第2首 降E大调第4首 D大调第6首(用五弦大提琴) 票价:50 100 180 280 380 元 【限时五折特惠】 (可扫码直接购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