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04-06

鲁迅与萧红,是中国20世纪最见天份的两位作家,在那个鱼烂土崩、触目摧心的年代,他们因缘凑巧而成为师生,并有着父女般感人的情谊。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许鞍华电影《黄金时代》里的鲁迅与萧红

这对师生交往的历史,清清楚楚,光明磊落,并不曾有丝毫的暧昧越矩之处,这是现存所有文献材料可以做出坚实佐证的。他们的这段关系,在过去,也是中国文化界众所周知的故事,大家听后只有叹息,从不会有人这在方面居心叵测作文章——即便是他们不共戴天的论敌。

可自从90年代言论松弛之后,社会上开始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点不大正常,实际上有着男女之爱存乎期间,师生关系只是打掩护而已。就我个人阅读体会而言,毫不犹豫认为这是一种充满恶意的流言蜚语,这种论调的前提,仿佛是在说,全世界的男女都是男盗女娼,而所有异性的往来都是奔着上床去似的。这显然是以禽兽的视角看待人类的所有情感形式。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萧红,小鲁迅30岁,1911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一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我也会承认,无风不起浪,这个谣言所以会传出,而且渐有三人成虎之势,我个人以为是与三则误解有关联的。


1,因才情相当且相互理解,引发的误解

鲁迅一生,阅人成海,但是萧红无疑是出现在他身边最具才情的女子。他们师生之间的亲切关系,如此快地建立且相知甚深,无疑和他们在文学上有着高度契合感有关。但也因为这样,常被人恶意解读,断章取义,编织为谣言。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上海大陆新村9号鲁迅租宅,当年鲁迅家人与二萧在此有过很多美好时光

1934年10月28,鲁迅在上海,收到一部题为《生死场》的小说,他匆匆读了几行,就感受到了一股天才之光的闪烁,遂日夜审读。虽然原稿的字小且潦草,但他毫不在意,反叹自己眼睛不行,在一边看的同时,一边汲汲向书店推荐出版。这部书稿的作者,就是萧红,这也是鲁迅第一次听说有这么一个文学青年。那一年,鲁迅55岁,已是生命垂危之际时日无多;萧红25岁,漂泊无依空怀梦想。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青年萧红,那还叫原名张廼莹

就文学才情而言,萧红可说是鲁迅最好的学生。鲁迅一生,热心扶持、提携青年才俊。但是,显然,直到晚年快告别人间时,他才发掘到文学上最具天才的人物——萧红,他们之间笔法之相近、情绪之共感、理念之趋同、才华之匹亚,明显是鲁迅此前所期盼而未见的。我们看鲁迅围绕二萧写下的那些文字,也能感知到鲁迅自己也是明确意识到这一点的,所以,他给萧红作品写的序言是如此的推重,教导她的言语是如此的细致,他们之间的这种人生趣味上的相知相感显然既然让他们之间既像师生,又像朋友,更像父女。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1934年11月,二萧在鲁迅看望他们后,在出租屋楼下合影

假设,仅仅因为这种才情上相互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亲近感,就断然认为他们之间有男女私情,显然是没有根据的泼污水。在世间男女的交往形式中,理应有异性师生这一伦的,如果胡乱猜测,只怕是猜测者自身心理不大健康吧。


2,因来往密切,且亲近如家人引起的非议

鲁迅和二萧结识后,就对萧军、萧红夫妇极其关切,殷殷给予文章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两家成为相互间往来最密切的之人,亲近如家人。而因为这,竟然也成为流言的口实。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1936年,萧红与许广平在寓所前。萧逝后,许曾写过两文深切追念萧红

1934年11月2日,二萧流落上海。次日,给鲁迅去信,且相约见面投奔。在此后的岁月,他们的师长鲁迅像一位慈父一般,尽其所能地关照着这一对充满才华、正直善良,但是落魄至极的学生。第一次见面,鲁迅就以借的名义给他们钱维持上海生计,连回家的车费零钱都体贴地准备好了;二萧夫妇俩为了随时可以去鲁迅家,特意搬到他家附近,因为鲁迅那时已经渐病入膏肓,年轻的萧红经常上门负责逗乐,而且由于她是北方人,而鲁迅常年生活北方习惯了北方菜,所以她也时常协助广东出生许广平做一些北方饮食........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与萧军之恋

显而易见,在鲁迅离世前两年,二萧夫妇成为鲁迅来往最密切感情上也最深切的学生。鲁迅对萧红,确实有比男弟子更为关切的言语,但这种关切自始至终不见男女私情,而是大公无隐的关怀。这其实也不难理解,或者因为年龄的差异,或者因为萧红身世之可怜,加上萧红本人纯真孩子气,鲁迅对她,不难升华出慈父对待女儿般的情感。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许广平与其子周海婴,在周海婴的回忆中,萧红对他非常关爱

而萧红对于鲁迅,也明显有着一种终于找到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父亲的感受。1934年后接近鲁迅的那段时光,也许也是她生命中最感轻松愉悦的阶段,鲁迅家仿佛成为了她精神上的港湾,而鲁迅许广平已然是她真正可以信赖的亲人,所以她时常表现的调皮、孩子气。这一点,我们看萧红的回忆文章、萧军的追悼文字,是可以清楚看到的。

比如,更直接的一点佐证:萧红的丈夫萧军那时是一同生活的,他自结识鲁迅之后,至死怀有最痴的感念之情,始终自视为鲁迅的弟子,无论如何打压都不改尊敬之初衷。倘若鲁萧之间存有暧昧,那时同吃同住且正与萧红热恋中的萧军会毫无察觉?显然是不可能的。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1935年11月6日,二萧首次赴鲁迅家宴。此为宴会之后拍摄

可以说,倘若我们检索鲁萧之间的言行记载、书信记录,只会看到一种长幼间的慈爱、朋友间的温情和智者的深邃荡漾期间,而没有任何的不纯、或者过于私人的暧昧出现在里面。


3,过度解读许广平的态度,以混淆视听

鲁迅与萧红是否有私情或者有暧昧表现,作为当事人的许广平的态度,显而易见是极为关键的佐证。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在鲁迅力气荐下,萧红系列作品得以发表、出版,署名悄吟

正因如此,“死无对证”的许广平一些言语也被拿去刻意渲染解读,有意造成一种许广平察觉鲁萧私情且愤懑不满的假象。这是非常毒辣的一招,只是好在文献材料尚未湮灭,正本清源并非难事。

比如,传许广平经常以鲁迅需要休息为由,讲萧红拦在楼下客厅,不让他们见面。而根据书信和众人回忆录,实际上是因为那时鲁迅已经病重,而萧红性情又多少有点毛糙,经常和鲁迅聊天一聊半天。所以,在后期,许广平有意将萧红引到楼下,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做饭做家务等,这纯粹是出于照顾鲁迅的身体且又照顾萧红面子所致。比如,有一次因为接待萧红,许广平忘了给午休中的鲁迅关窗户,导致他受凉加重了病情,许广平非常懊悔,但是自始至终并没有对萧红表示什么,而是一如既往地关心她。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1937年1月,萧红自日归来,即前往鲁迅墓拜谒。左起许广平、萧红、萧军,前为周海婴

再比如,谣传许广平在萧红入沪期间,曾经对朋友说身上揣着100元钱,随时防备着婚变。这更是滑稽的妄测。因为这则故事并未有任何事实依据,而且鲁迅家中,是许广平全掌财政,所有的钱财都由她支配,假如真防婚变,怎会只揣着100元钱这么不合情理的事情呢?

其实,关于许广平的态度记述,基本都是不实之言。比如传她和萧红关系不和,不但没有任何材料指向这一点,反倒有非常多的日记、回忆录、旁观者的记述表明她们有着师母与女学生般温情的关系,而且这一关系并未因鲁迅的逝世而疏远;再比如,现今的所有材料也都在证实那时的鲁迅和许广平夫妇之间因生死患难和孩子的长大而感情弥笃,“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这些感人的诗句就是那时写下来的。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萧红,是上个世纪中国最好的几位作家之一,作品至今依然打动人心

唯一能够合理解读的,大概就是鲁迅那时病重,而萧红不晓人情世故还随意进出,打搅到鲁迅的写作和休息,许广平因担心和焦虑,略感不快,有时还借故阻拦下,可能是有的——虽然她从未如此表露过。这一点,稍微细想,都不难体谅到这是人之常情吧,何至于被恶意解读呢?


以上,就是我本人总结出来的,鲁萧关系引起误解的三大原因,并做了简略的驳正。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哈尔滨呼兰县,萧红故居门前,幼年萧红与其祖父雕像

很多人,她的一生都在过冬。生前艰难困苦,闭上眼睛之后,还要盯着谣言的是是非非。我所作出的论证,不管对错与否,其实最想表达的,是社会公共舆论都应该能够据实说话,没有必要仅仅为了哗众取宠,立异为高,就随意拿历史人物编排开刷。

这也是我的一点期望。作为鲁迅与萧红的读者,作为一个希望尊重事实之人。

鲁迅与萧红,到底是单纯师生关系,还是知己恋人?还是另有隐情?

午前,闲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