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著博览 (五)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藍天追雲 2019-04-06
《大同境界》第53期新增“名著博览”栏目推荐学习的第一部名著,是中国先秦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名著《庄子》(又称《南华经》)。《大同境界》第54期“名著博览”栏目推荐学习的名著是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
有意思的是,中国先秦哲学家庄子生于公元前369年,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庄子和亚里士多德竟是同时代人!一个逍遥于欧亚大陆东端之中国南方,一个漫步在在欧亚大陆西隅之希腊半岛,公元前四世纪两位东西方哲人遥相呼应,都在谈天说地论述哲理,都在探索宇宙的本源。庄子认为宇宙的本源和本体是自然的天道,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的本源和本体是终极存在的实体,而两位中西方哲学家的探索方法却迥然不同。
庄子在他的《南华经》中热衷讲寓言故事,想象力极其丰富,文辞汪洋姿势、神奇瑰丽,富有诗情画意,因而庄子哲理充满了美学感性的意境,在无数生动形象的描述背后,寓意着睿智的哲理。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充满着科学实证性和逻辑严密性,其文辞表现为严格实在的科学语言和分析演绎,因而亚里士多德的哲理显示着科学认知的理性,在不断的逻辑推理中彰显其深刻的哲理。
从某种角度说,这两位顶级哲学家的哲学方法,标志着两千多年来东西方不同的哲学探索之路。我们期待更多学友能从不同文化境域的哲学家身上,领悟和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智慧和哲理。希望大家都来学习和博览、比较和交流,谢谢学友们关注参与!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约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古希腊人,古代先哲,世界古代史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他因作品《形而上学》荣获“哲学家之王”的称号。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创作于公元前4世纪。《形而上学》共14卷,集为1册。书中探讨了哲学对象和研究范围;对一些哲学术语做了释义;分析批判了以前的哲学家思想,重点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阐明了作者的实体、质料和形式等理论。《形而上学》阐发了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有时称为智慧,有时称为“第一哲学”,其任务是描述实在的最普遍、最抽象的特征,以及普遍有效的原则。
《形而上学》奠定了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正是亚里士多德使“形而上学”这个名词成为哲学上的一个含义丰富的专有名词。 在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其一,一门最高的形而上学是可能的吗?其二,是不是正像有可感觉的实体一样也有不可感觉的实体呢?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两条证明的基础原则,即矛盾律和排中律。接着,亚里士多德开始讨论实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或形式不是本体。事物的存在有不同的方式,例如运动、运动员都可以被称作“健康”,但方式完全不同。“所有被称作健康的事物都与健康有关,有些是保持它的,有些是产生它的,有些是健康的迹象,有些是健康的接受者”,本体是基本的存在,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一般科学”就是“形而上学”。
内容简介
《形而上学》全书共14卷,142章。
全书的第1、2卷回顾了以前的哲学家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看法,指出探究事物存在和发展原因的重要性。第3、4、6卷主要讨论哲学研究的方向以及科学分类的原则,提出了关于哲学研究的问题。第5卷对30个哲学术语分别列出了定义及内容。
第7卷解释了实体学说。第8、9卷提出了实体的意义,讨论了质料和形式、潜能和现实的范畴及其辩证关系。第10卷介绍整体、连接、同一以及相关概念。第11卷对该书的前部分进行了简单的概括。第12卷讲了宇宙的总因,提出了神学思想。第13、14卷集中批评了数论派和理念论。
“形而上学”在希腊文中的原意为“物理学之后”。“物理学之后”又来自于《物理学后诸篇》,即后人将亚里士多德在不同时期的讲演汇编成文集时的命名。“物理学后诸篇”共包含14卷,内容主要是论述有关哲学的基本理论。亚里士多德本人并未使用“形而上学”一词,他称关于宇宙本原的理论为“第一哲学”,有时也称作神学。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写的第一句话就是“人在本性上是求知的”,接着说明人们追求的知识是由低级到高级,从感觉到理智,从个别、具体的对象到普遍、抽象的对象,最后到达最高的知识,以最高、最普遍的原则为对象,即所谓的“第一哲学”和“神学”。虽然后人对“物理学之后”有诸多解读,但是,今天这个词已约定俗成地成为专指研究宇宙根本问题的学问的术语。汉译“形而上学”一词,源出《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指那些关于有形物体之上的思辨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有一种“原因”关系的存在。这种“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即“目的因”、“物质因”、“动力因”和“形式因”。所谓的“物质因”(Material Cause)代表了一个事物从一堆零件、成分、基础、或是原料所组成的存在形式,将物质的构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要素、成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混合、综合、复合、或结合。“形式因”(Formal Cause)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事物是由怎样的定义、形式、形状、本质、综合、或原形所构成的,解释了构成一个事物的基本原则或法则,这只是整个事物(整套原因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宏观结构)。“动力因”(Efficient Cause)指的是改变事物的动力及起因,研究“是什么改变了什么、而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改变”,范围包括了所有事物间的媒介,包括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动力的起源或是被改变的事物。“目的因”(Final Cause)指的则是一件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是改变的原因,包括了有目的的行动和活动。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者说是它之所以改变的原因。这也解释了现代所谓的心理动机,包括了意志、需求、动机、理性、非理性、伦理,所有这些动机都是创造行为的来源之后”有诸多解读。
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的本性,知识就是认识事物的原因,一切科学都是关于事物原因的科学,哲学就是研究第一原因的科学。原因分四种:第一是实体和本质,即形式因;第二是质料或基质,即质料因;第三是变化的来源,即动力因;第四是目的和善,即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按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分为实践科学、制造科学和理论科学。其中理论科学又分为物理学、数学和神学,神学研究的是不动的与质料分离的实体。存在在绝对的意义上,只能是实体,存在的本质就是实体。在《形而上学》中实体是作为第一存在被讨论的,实体是存在的第一范畴,是存在的原初意义。形而上学被规定为研究第一原则和原因的科学,形而上学与存在的绝对性、整体性、丰富性、普遍性联系,因而形而上学即是神学。
创作背景
公元前335年前后,希腊城在马其顿的统治下,社会阶级矛盾逐步加深,人民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各城邦中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民众对奴隶主的统治感到不满。希腊城邦的思想界也产生了激烈的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不断深化。
后世影响
《形而上学》是对泰勒斯以来的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历史性总结,它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哲学教科书。它创立了以本体论、四因论、潜能和现实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在教会神学中,《形而上学》和亚里士多德其他著作的绝对权威,仅次于《圣经》。
亚里士多德名言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真正的美德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不可。
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缘故。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青年希望表现自己的优越性,在荣誉和金钱之间,更喜欢前者,因为他们还没有感觉到对金钱的需要。
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
好感是友谊的先决条件,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靶容易中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难缘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