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柑橘也逐渐进入转色成熟期,一些早熟品种已经上市,可是有时候满心期待地掰开一个橘子,里面不是鲜美的果肉,而是蠕动的“蛆虫”,让人作呕。 这恶心的虫子真的是蛆吗?他们又是怎么钻进橘子里去的呢? 进入果熟季节,一种被果农称为“针蜂”的害虫比较活跃。有经验的果农知道,“针蜂”会用尾针刺破果皮在柑橘内产卵,一旦柑橘受其寄生产卵便将失去商品价值。一般是5-6月份成虫产卵,10后幼虫开始准备钻出果实入土化蛹。如果遇上采摘,就很可能把受虫害的果实一起摘下卖给消费者。 一、造成“蛆柑”的元凶:实蝇 其实,果农口中的“针蜂”叫做柑橘大实蝇或者柑橘小实蝇,是柑橘果期的重要害虫,也是被各国边检部门长期“通缉”的重要检疫害虫之一。 橘大实蝇俗称柑蛆,属于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大实蝇亚属。柑橘小实蝇又名黄苍蝇或果蛆,大小实蝇都是柑橘毁灭性害虫,是国际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着柑橘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果实频繁调运等原因,柑橘大小实蝇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迅速扩大。 柑橘大实蝇成虫形态特征: 体长10-13mm,翅展约21mm,全体呈淡黄褐色。复眼金绿色。胸部背面具6对鬃,中央有深茶色的倒“Y'形斑纹,两旁各有一条宽直斑纹。中胸背面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从基部直达腹端,腹部第3节近前缘有一条较宽的的黑色横纹,纵横纹相交成“十”字形。雌虫产卵管圆锥形,长约6.5mm,由3节组成。 柑橘小实蝇成虫的形态特征: 体长7-8mm,全体深黑色和黄色相间。胸部背面大部分黑色,但黄色的“U”字形斑纹十分明显。腹部黄色,第1、2节背面各有一条黑色横带,从第3节开始中央有一条黑色的纵带直抵腹端,构成一个明显的“T”字形斑纹。雌虫产卵管发达,由3节组成。 二、大小实蝇的危害: 孵出的幼虫蛀食果肉,造成果局部变黄,而后全果腐烂变臭,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果味苦涩,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危害严重时会造成大量减产。 被危害的果实叫做“蛆柑”、“蛆果”,不仅不能食用,还会腐烂掉落。有的“蛆柑”不小心被运输上市后,消费者剥开以为橘子里有蛆,引起柑橘内有蛆的谣言和恐慌,严重影响到柑橘的价格和销售。几年前年因为这样谣言四处传播,引起消费者恐慌,销量和价格猛跌,果农损失惨重。 三、实蝇的形态特征:长达一年的生命周期 实蝇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成虫期:一般越冬蛹于4月下旬到5月温度达到20℃的时候羽化为成虫。 2、卵期:成虫6月中旬开始产卵,7至8月为产卵盛期,成虫产卵的部位,对不同的寄主有一定的差异性。脐橙、冰糖橙等甜橙类多产于腰脐之间,产卵处常有乳状突起,用刀削去突起处表皮,产卵孔周围有明显的晕圈;蜜橘、红橘等则多产于近脐部处。产卵处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内陷的褐色小孔,常溢出油酯堆积在外,用手摸易掉。 3、幼虫危害期:幼虫在果实内蛀食为害,被害果实先在产卵及初孵幼虫为害处周围变为黄色,变黄现象从9月中旬开始,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最多。幼虫蛆形,乳白至乳黄色,具有光泽,3龄时长约14~16mm,老熟时15~19mm,前端尖细,后端肥大。口钩黑色,常缩入前胸内。 4、蛹期: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取食,经两次脱皮,7-12天(夏秋季)后老熟幼虫跳跃能力强,跳入3~7cm土中化蛹。 四、综合防控:实蝇可可防可控 1、毒杀羽化成虫: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是成虫羽化出土期。可定期在树盘下喷施敌百虫、毒死蜱,或辛硫磷大粒剂,随后将药拌入土中,毒杀正在羽化出土的成虫。 2、诱杀成虫:可以使用粘胶板、诱粘剂、诱捕器等诱杀成虫,减少危害。 3、深埋“蛆柑”、“蛆果”:大实蝇危害过的柑桔果实9月末开始变黄,继而落果。蛆柑落地后,里面的老熟幼虫爬出钻入土壤中化蛹,又成为第二年柑橘大食蝇的虫源。从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止,摘除未熟先黄、黄中带红的蛆果,拾净地上所有的落地果进行煮沸处理、集中深埋处理,达到杀死幼虫,断绝虫源的目的。 ![]() 本文为大丰收农技中心出品,转载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