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元纸币的小伙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采用在线支付的方式进行消费结算。以前出门都是要带钱包,卡,现在只需要一个手机。 不得不说,还是挺怀念当时现金支付的日子,毕竟那时候花钱会有心痛的感觉,现在都是刷手机,花钱都没感觉。 这不,过几天又是还花呗的日子,不用到月底就可以开始吃土模式了。 其实历史上也曾发行过3元人民币。 三元人民币曾在1955年3月1日发行,作为是第二套人民币中有一款十分罕见的人民币,它也是我国唯一一张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
之所以会发行三元人民币,也是跟当年我们的老大哥苏联有关。 我们国家当时采取的是向苏联全面学习的方针,城市排水设施标准、档案管理办法等都是跟苏联学。 由于苏联的卢布常用3的面额,于是我国也借鉴了卢布的面额体系。所以这个3元币还有一个文雅的名字,叫“苏三币”。 然而三元人民币“生”于中苏关系,也“死”于中苏关系。 后来中苏关系破裂,苏方利用手中的印版继续印刷“苏三币”,并通过新疆和东北边境投放到我国境内,扰乱我国金融秩序。 为了反击苏联帝国主义的阴谋,1964年,我国决定停止使用“苏三币”,并限期1个月内到银行兑换成其它面额,一律回收销毁,过期未收兑的一律作废。 “苏三币”就这样短暂地在历史上走了一遭,成为现在“物以稀为贵”的罕见收藏品。
3元人民币不止在中国罕见了,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以3作为面额的货币也不多,原因有如下三点。 “3”是“非重要数”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1~10这10个数字里,也有“重要数”和“非重要数”之分。 “重要数”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数能以最少的加减运算得到另外一些数。 比如1、2、5、10就是“重要数”。1+2=3,2+2=4,1+5=6,2+5=7,10-2=8,10-1=9。在1元和2元都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组合成三元、四元等其他面值。 显然,除了这四个数之外,其余的都是“非重要数”。 因为如果将4个“重要数”中的任一个数用“非重要数”代替,那就会出现有的数要两次以上相加、减才能得到,日常使用太不方便。 “3”出现的概率小 除了“不是重要”之外,3的“出场率”也比较低。 从概率学的角度看:在1~9的各种数字排列组合中,3的出现概率最多只有18%,而1、2、5出现的总概率则为90%。 如果使用“3”面值的币种,它在流通中呈现的概率也就16.7%。 以“3”为面值的货币在实际流通中找零替代的作用并不显著。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我们来举个例子!
可以看出1-9元的组成基本没变,也就节省不了两张纸币。如果为了多印一种3元纸张,这花费的制造、流通成本就多了去了。 整倍数的关系 古今中外,我们使用的最多的钱币面额都是1、2、5、10这4个数字。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在确定钱币面额等次时,最高面额与其他各种面额之间都是整倍数的关系。 这就是三元人民币没有“风靡”的“三宗罪“。 文章最后,超模君要真诚的问一句,谁家有三元人民币啊,我们交个朋友吧。 |
|
来自: hercules028 > 《自然科学、现代科技、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