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有同道在中医药论坛发帖:《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请教:“心欲软”是一种什么样的症状? 有人解释说,心欲软,是心火亢盛。但若是心火亢盛,为何不是用苦味,而是用咸味来解决呢?可见,心火亢盛一说,并非正确。 河间金栋答曰:因“咸软”——咸能软坚,故“心欲软”之症状,当是心之坚积、癥积(肿瘤)病证所表现的症状。《难经·五十六难》有“心之积,名曰伏梁”之记载。但心之积并非指心脏实体的肿瘤,当是心下胃脘部肿瘤,或胰腺、肝胆肿瘤等。如 《灵枢·邪气藏腑病形》说:“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 《灵枢·经筋》说:“手少阴之筋……其成伏梁,唾脓血者,死不治。” 《难经·五十四难》说:“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 伏梁,指腹中积块、痞块、肿块也。如森立之《素问考注》说:“[劄]稻叶通达曰:‘伏梁,后世曰癥、曰块、曰痃,皆是已。’” 以《黄帝内经》言之,伏梁包括三种病变,即心积伏梁、风根伏梁和脓血伏梁。 对于“心欲软”,历代注家所释多同,然未见有释“心之积”者。说“心欲软,是心火亢盛”者,如 吴昆《素问吴注》说:“万物之生心皆柔软,故心欲软,心病则刚燥矣,宜食咸以软之。盖咸从水化,故能济其刚燥使软也。” 张介宾《类经十四卷·疾病类二十四》说:“心火太过则为躁越,故急宜食咸以软之。盖咸从水化,能相济也。” 张志聪《素问集注》说:“心为火脏,心病则刚燥矣,故宜食咸以软之。” 森立之《素问考注》说:“案:心病欲软者,盖心味苦,苦故自坚,所以欲软也。若食咸味之物,则软坚之功令心火不亢,是心肾相济之理,乃水克火之义也。所云咸者,鱼盐之类是也。” 上述诸家之释,是否已远离《黄帝内经》之旨意?! 附:参考书目如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