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中国没有科学”的观点就是错的!

 昵称535749 2019-04-06

“古代中国没有科学”的观点就是错的!

4月3日,我转载了“望长城内外”网友的文章《为什么说“古代中国没有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这两天,大多数网友赞成“望长城内外”这篇文章的观点,也有少数人反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坚持说“古代中国没有科学”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我仔细看了反派网友的发帖,觉得他们为“古代中国没有科学”观点辩护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从而更坚定了我的看法:“古代中国没有科学”的观点就是错的!

错在哪里?错在用停止的观点而不是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的发展,错在用今天对科学的定义来机械地衡量历史上的科学活动。

他们最基本的观点是反对“望长城内外”文章中“科学的本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只有系统性和公式化的知识才是科学。

我认为他们的这个看法是站不住脚的。下面,我以核物理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什么是核物理学? 核物理学的英文名称:nuclear physics。用今天的定义来说,是指关于原子核的结构和变化规律,获得射线束并将其用于探测、分析的技术,以及研究同核能、核技术应用有关物理问题的学科。简称核物理,属于物理学分支。

那么,核物理学是怎样来的呢?

首先,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于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例如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就因发现天然放射性,与居里夫妇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到今天,为了纪念伦琴的成就,X射线在许多国家都被称为伦琴射线,另外第111号化学元素Rg也以伦琴命名  。

后来,法国物理学家H.贝可勒尔于1896年2月发现天然放射性,人类首次观测到核变化,通常将它作为核物理学的开端。

在后来,1919年,卢瑟福等人发现用α射线轰击氮核时释放出质子,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此后用射线引起核反应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原子核的主要手段。初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1932年中子的发现和1934年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制备。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中子的发现不仅为核结构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还因为它不带电荷,不受核电荷的排斥,容易进入原子核而引起中子核反应,成为研究原子核的重要手段。30年代中,人们还从对宇宙线的观测发现正电子和“介子”(后称μ子),这些发现是粒子物理学的先河。

以后核物理学以后的发展我就不说了。有兴趣的网友自己去研究吧。

从核物理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这一学科的建立是从伦琴于1895年11月8日发现X射线和贝可勒尔于1896年2月发现天然放射性开始的。当时,核物理学并没有发展到成为今天的定义所说“关于原子核的结构和变化规律,获得射线束并将其用于探测、分析的技术,以及研究同核能、核技术应用有关物理问题的学科”。那么,伦琴和贝可勒尔的发现是不是科学发现呢?显然,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伦琴和贝可勒尔的发现是科学发现。

那么,再说说我们中国古代对地磁现象发现。

有人说,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是技术发明不是科学发现。那么请问,没有对地磁现象的科学发现,能发明出指南针吗?

有人又说,中国古代虽然发现了地磁现象,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可量化的地磁学理论。那么我又要问,伦琴和贝可勒尔也只是发现了射线,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可量化的核物理学理论,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伦琴和贝可勒尔的发现是科学发现呢?

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是拿今天对科学的定义来机械地衡量历史上的科学活动及成果,只要符合今天的科学定义的,就是科学;而不符合今天的科学定义的,就不是科学。

这是极其幼稚和片面的,因为说“古代中国没有科学”实际上是又一种形式的“刻舟求剑”——当船行驶到下游时,他们说:上游的剑都不是“剑”。

随着世界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科学”定义的认识也会不断发展。如果按照他们的逻辑,用几百年后的“科学”的定义来机械地衡量今天的科学,那么,今天的科学都不是“科学”。

研究科学问题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而科学方法论的核心之一是:必须用发展而不是停止的观点,用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