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了4个儿子,却死在出租屋
周老太养了4个儿子。中风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在北京上海的儿子,她跟不去;留在家乡的儿子,忙于处理自己人到中年的一地鸡毛,无力照顾她。最后大家一起出钱,把她安置在出租屋里,每月花7000块钱为她请护工。
周老太觉得自己晚景凄凉,白养这么多孩子,但她的子女,其实也没谁是真正的白眼狼。
《上海的金枝玉叶》里,谢家四小姐黛西被下放郊区农场,丈夫入狱。为了陪伴独自在家的幼子,她不像别人那样住在农场,而是晚上十二点到家陪孩子,次日清晨四五点钟又启程赶回农场。
这种难,超过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父母。然而她90岁的时候,一个人住在上海的老房子里。
作家陈丹燕采访她,问她要不要孩子们给钱。她说:“我不要他们的钱。他们给我钱,或者回来看我,都是情份,不是他们理所当然应该这样做的。”
黛西晚年与一个老护工住在一起,子女在美国。她用铝锅做戚风蛋糕,去世的时候,子女不在身边,但洁净向阳的窗台上,摆着她最喜欢的白色百合花。
看到这一段,终于明白这个女人为什么一生经历大风大浪,却始终活得阳光向上。因为她想得开,不放债,把苦与乐,都当作是自己的命运,是她自己的选择。
上面两个例子,看出了养儿防老是最靠不住的,那当我们老了到底靠谁?
2
听听一群老人的实在话
有一个自己的窝,不到死千万别丢、有一个老伴,好好相伴、有一个身体,自己保重、有一个好的心态,自己快乐!
老了,我们已经老了!只不过我们现在身体还好,头脑清醒,老了,靠谁!要分几个阶段来谈。
第一阶段:
退休以后六十岁到七十岁
身体比较好,条件也许可。喜欢吃就吃一点。喜欢穿就穿一点。喜欢玩就玩一点。
不要再刻薄自己,这种时日不多了,要把握住。
钱把住一些,房子留住,把自己的后路退路都安排好。
孩子经济好是孩子的,孩子孝顺是孩子的好心意。
我们不拒绝他们的资助,不拒绝他们的孝敬。
但还是要依靠自己,安排好自己生活。
第二阶段:
七十岁过了
没灾没病的,生活还能自理,这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要知道这是真老了,慢慢地体力精力都会不行的,反应也会越来越差,吃饭要慢——防噎,走路要慢——防跌。不能再逞强,要照顾自己啦!
不要再去管这管那,管儿管女,有的还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辈子,该自私一点,管管自己啦,一切都要悠着点,帮助打扫打扫,把自己的健康的状态保持得尽量的长一点。
给自己能够自主生活的时间尽量的长一些,不求人的日子总好过。
第三阶段:
身体不好了,要求人啦!
这一定要有所准备,绝大多数人都逃不过这一关。
心情要调整好,要适应。生老病死人生常态坦然对待。
这是人生最后一段没有什么好怕,早有准备就不会太难过。
或是进养老院,或是用人居家养老,量力而行,酌情而办,总会有办法,原则就是不要磨子女,不要给子女心理、家务、经济添加太多的负担。
自己多克服一些,我们这一代人什么苦什么难都经过,相信我们人生最后的旅程也会坦然度过。
第四阶段:
自己头脑清醒,身体疾病缠身无法治愈生活质量极差时,要敢于面对死亡、坚决不要家人再抢救,不要亲友做无谓的浪费。
【老了】靠谁?自己,自己,还是自己。
结语:
俗语说的好【有理财就不穷、有计划就不乱、有准备就不忙】,身为老人预备军的我们,是否做好准备了?只要事先做好准备,日后就无须忧心老后生活。
第一件事就是能老健:平时就要注重三养:吃得营养、注重保养、要有修养。
第二是老居:与其和儿孙同住,过着忍气吞声的生活,不如独自享受单身之乐,无论都会或郊区,住最适合自己的地方。附近有你喜欢的餐厅!
第三是老本:既然养儿已无法养老,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强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不进棺材前一定不分家产。
第四是老友:有个好朋友、好饭友和伴侣一样重要,平时要广结善缘,多认识各类朋友,是单身贵族享受生活的一项秘诀。
总之,不管你是长寿的欧吉桑或欧巴桑,到最后都是一个人,这句话一点也不悲凉,也不可怕,全看你如何安排生活,全看你有没有成熟的心理。喜欢就值得去做,别忘了,这辈子就只这一次,遇到好的或是幸福的事,可别总是期待留给下一代。
他,是一位七旬老教师,退休后,出国奔儿子养老,没想到在美国把儿媳砍死!养老,最怕的就是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