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虽无言最可人 ——抱朴斋藏有款砚

 攒菁堂 2019-04-06

石虽无言最可人

——抱朴斋藏有款砚

王建国

余自幼习书,收藏20余年,除书画外,亦好藏砚。年轻时曾置砚于枕底、床边,半夜起来如厕,都要深情地望上两眼,方才入睡。砚贵有铭,余嗜书法,因而对有铭文的砚台情有独钟。曾在民间见过孙星衍、阮元等人的砚台,无奈卖方见我出价不菲,料到是贵重之砚,反倒不愿转让与我了,故抱朴斋所藏无名人大家旧砚。然敝帚自珍,愿将几方铭文砚与诸君分享。

一、永兴款汉砖砚

汉砖砚,顾名思义,以汉砖制成,古人对“秦砖汉瓦”情有独钟,故以古砖、瓦当制砚成为文人墨客好古的一种另类表达。此风气至清代乾隆考据学大兴之后尤盛。以汉砖制砚,并非直接取砖雕琢,还须进行一些加工,比如用糯米或者油、蜡一类物质加温和煮沸,使这些东西填满砖的缝隙,以防渗墨。汉砖砚虽无四大名砚的精美的天然纹理及致密的质地,但其朴拙大方、古色古香是其他名砚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案头置一上好汉砖砚,那种成就感颇能满足“发古人之幽思”的情怀。

汉砖砚市场上偶有出现,而年号砖砚,更是珍品中的珍品。笔者2005年在郴州古玩街有幸购得此汉砖砚,砚长26厘米,宽14厘米,厚4厘米,砚体宽博,包浆厚亮,色泽黄中泛红,最令人惊喜的是砚侧有款“永兴”二字。经查:汉永兴(153年5月-154年)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四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两年。更巧的是,笔者的故乡就是湖南郴州永兴县!

汉砖砚,乃文物兼古玩,集收藏价值与研究、使用价值于一身,经济效能不显而见,所以它正慢慢地为人们所接受,已出现在一些拍卖会上。好的汉砖砚,行情看涨,赶超着用其他材质制作的砚台。

二、明·介庵款端砚

此砚2011年元旦得自江西,那天从南昌火车站出来,已是下午四点,我请的士司机送我们到一个接近滕王阁的宾馆,打算次日再逛古玩市场。不料从宾馆出来吃晚饭时,发现正是古玩街口,我当即决定先淘淘宝,天黑前居然购得此明砚。砚长23厘米,宽12厘米,厚2.3厘米,淡紫色,瓦形,砚池上端刻行草砚铭:吞丹篆于胸中,梦生花于笔底。刀法深峻、流畅、细腻,明代号“介庵”者有10人之多,此砚书法与曾任江西右布政使的王恕书法风格接近。王恕善书法起伏跌宕,有大家风范,2010年中国嘉德春拍推出《王恕草书千字文》。

王恕(1416-1508),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陕西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天顺四年(1460)考察外官,王恕治行第一,升江西右布政使。后官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吏部尚书。为官五十余年,刚正清严。年九十三卒。著有《玩易意见》《石渠意见》《王端毅公奏议》《介庵奏稿》《王端毅文集》等。《明史》《国朝献征录》《明史列传》《圣朝名世考》《皇明世说新语》等有传。是为明正统、景泰、成化、天顺、弘治五朝名臣。

但仅凭落款和书法尚不能确定是否就是王恕之砚。

三、清·渡人洮河砚

清渡人洮河砚,长26厘米,宽21厘米,厚约1.5厘米。绿黄色,云朵形,包浆油亮,正面上方刻一老人携幼童,乘着葫芦奋力划桨,砚周边施以云纹,自然流畅。

砚背铭曰:

幻人呈幻事,依幻非真相,真灭幻亦灭,了无相可得,千日至蓬岛。

钤印三方:混元、酒旌仙客、三教九流中人。

铭文前四句乃是禅宗解悟之语,三方印章表明此砚原来的主人是好酒的方外之人。

洮砚石产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是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以其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等特点,为历代皇家所珍藏,备受文人雅士青睐。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砚辨》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称赞洮河砚:“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宋代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赋诗:“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足可见洮砚石石质之佳。

历代以来,尽管生产洮砚的石料主要来源于洮河东岸的喇嘛崖岩层之中,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环水,水流湍急,开采难度十分巨大,但开采洮砚石料的工作从未停止,并挖掘出许多的稀世珍品。但如今由于原料枯竭和工程建设等原因,洮砚的生产已走向“断根”边缘。

洮河砚的雕刻是以随形巧雕为特点,正如制砚人常说的:“应石象形,随形而饰,依形施艺。”当制砚艺人看到凹凸不平、圭角参差、形状各异的原石之后,设计构思将是决定砚台制作成败的关键,故有七分构思、三分雕刻之说。一块优质砚石,能否制出一方优质的砚台,反映出雕砚艺人在书法、绘画、篆刻、雕刻的造型乃至文学艺术诸方面的修养和造诣。

抱朴斋所藏这方洮河砚随形雕成云朵形,2000年得于长沙清水塘,书法印章镌刻皆精,出价亦不菲,是难得的洮河砚精品。

四、清·贵州砚

贵州砚,正方形,边长22厘米,以行楷镌诗一首,于石上刻行书,欲流畅圆活,比楷书更难。铭文曰:

温润似玉坚似铁,一片黔西瘦山骨。

三千里外买归来,要与高人比高洁。

高人堂上颂南山,花甲重开非等闲。

以此寿公公更寿,长如此石在人间。

落款:晏卿伯父大人六十寿辰,爰以黔中所得巨砚镌句为贺,侄启宇再拜并识。

贵州一地的名砚,乃思州石砚,位于今天贵州省黔东南的岑巩县。思州砚的石料皆采自星石潭的金星石,石色青黛,石质细腻,坚润如玉,天生金星,浑金璞玉,流光闪烁。笔者所藏这方贵州砚2002年购于长沙清水塘,从材质来看显然不是思州砚,且诗中云来自“黔西瘦山骨”,与黔东南的岑巩县方向相反。此砚虽非名砚,“启宇”亦不可考,然为启宇送其伯父贺寿之物,不似当今俗人,遇红白喜事,皆用红包封阿堵了事。遥想古人风雅,由此可见一斑。

五、清·石渠式绿端砚

绿端砚,直径13厘米,厚2厘米,石渠式,色嫩绿,质膏润,1999年得于郴州。砚边微残,底沿两圈刻砚铭,内刻“道光壬辰(1832)岁秋八月上浣之二日作于星垣旅舍□广记”,外刻“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二十八星宿,楷法精准,刀工完美。

二十八星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题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术数中。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称。史学界公认二十八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也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话题。原主人“□广”不可考,其在砚底刻二十八宿,用意何在,亦未可知。

六、清·徐忠正号端砚

徐忠正号端砚,色紫,此砚极小,不及盈掌,圆形,直径仅7厘米。砚盖有徐忠正刻铭以记,曰:壁如利器,早试其英乃尚,夫砥砺方知天下才能皆由此而遗。四周刻夔纹边。由此砚铭的末句,我不由得想起恩师当年赐我的嵌名联:砺磨成隽彦,硕果出平时。砚虽小,不知徐忠正当年于此耕耘,是否成才了呢?

七、清·张丙燮款明山石砚

张丙燮款明山石砚,长16厘米,宽10厘米,高3厘米。正面顶端雕刻竹叶数丛,然后依石材的色阶变化镌一砚堂,底部刻八字篆书铭:先代相承,传为世守。楷书落款:鸳湖外史张丙燮。张丙燮,清代人,号鸳湖外史。工山水。巢勋临本《芥子园画传·第一集·增广名家画谱》有载。

明山石砚产于今湖南芷江明山,因芷江古称沅州,故又称“沅州石”。该石以紫色为底色,间有浅绿、牙黄,尤以“紫袍金带”“紫袍玉带”为贵。早在南宋时期,芷江民间就有人以之制作砚台,以及笔床、笔筒、墨几、镇纸、印盒等。

砚贵有铭,然砚铭的考证解读涉及文学、历史、器物形制等,而要想挖掘出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各种信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虽有幸暂时拥有这些古砚,但深感研究之艰难,谬误疏漏之处,还祈读者教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