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白子

 鬼吹灯1215 2019-04-06

那么开始讲今天的白子。新人追捧白子,可能是觉得它很贵。但事实上,白子价格仅算中端,少买三五只普通红脸就能攒出一只白子崽崽,看各地价格。不过白子确实好看,在不管哪个品种里,纯白色的总是受人欢迎。

对于鹦鹉来说,白子变异并不是一个单基因变异,而是双基因复合变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鹦鹉的原始色是绿色,也就是黄橙色和蓝黑色加叠而成。鹦鹉失去黄橙色,只显出蓝黑色的时候,我们称其为“蓝化”;鹦鹉失去蓝黑色,只显出黄橙色的时候,我们称其为“黄化”。

(注:“黄橙色”其实称为“鹦鹉色素”或“脂色素”,这一类里包括黄色、橙色、红色、粉色等。“蓝黑色”其实是“黑色素”,这一类根据结构和位置不同,包括蓝色、黑色、棕色、紫色、灰色等。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失去黑色素就是“白化”,对比前面不难看出,鹦鹉的“黄化”就已经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白化”。具体可以等下一篇文《鹦鹉的颜色》)

玄凤其实很特殊,身上没有任何绿色。这其实是因为玄凤鹦鹉在进化过程中,丢失了“蓝色”这一基因片段。这一大段合成极难,但是丢失很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说,除非山无棱天地合,再不会有蓝色紫色绿色的玄凤。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玄凤是有“鹦鹉色素”和“黑色素”的,身上黑脸上黄红,也就是说它仍然可以进行所有以两类色素为基础的变异。

看到这里,你能看出所谓“白化玄凤”是怎么回事了吗?试着答一答吧!

“鹦鹉白化”其实是由原始绿为基础,黄化一遍再蓝化一遍,这样身上既没有“黑色素”也没有“鹦鹉色素”,自然就剩下白色羽毛,粉色皮肤,红色眼睛。这里的粉色和红色就不是色素造成的了,而是血管透出来的粉嫩的颜色。至于为什么“玄凤黄化”眼睛会慢慢变黑,这是因为玄凤的“黄化”并不是100%而是95%以上,所以眼睛慢慢会变黑,身上有时候会有极淡的灰棕色。这些详细资料,以后有机会在《浅析黄化基因》里讲吧!

到这里,我们就算明白何为鹦鹉白化了,一定记住鹦鹉白化就是黄化+蓝化,而玄凤蓝化就是白脸。仔细看看,白脸是不是抠掉了身上脸上的黄色和腮红呢?

接下来是重头戏。即使你前面什么都没看懂,那也请好好看看下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怎么“做”白子吧!


首先,对玄凤来说,“黄化”是性联基因,也就是爸爸一定要有这个基因;“白脸”是个隐性基因,也就是爸爸妈妈都要求有这个基因。所以为什么说所谓“带白子基因”的鸟未必能出白子?我们来看看对公鸟的要求:

1.白脸基因、黄化基因原始公(有两个基因其实勉强可以称为“带白子基因”)
2.1白脸基因黄化公
2.2黄化基因(市场上误称白子基因)白脸公
3.白子公

再来看看对母鸟的要求:
1.白脸基因的红脸母
2.1白脸基因的黄化母
2.2白脸母
3.白子母

*编号越高配起来出白子几率越大,比如白子公+白子母=100%白子。2.1和2.2同属2号。带基因是指携带不表现的基因,比如一只黄化就是“黄化”,不说“带黄化基因”;一只白脸就是白脸,不说“带白脸基因”(因此白脸不会带白子基因,而是带黄化基因,因为白子基因=白脸基因+黄化基因,白脸已经是白脸而不是携带白脸基因)。

这些基因鸟,能买到最好了,实在买不到的话,那就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做吧!从基础鸟开始自己做花的时间少说半年,还不是100%出,会有很多废料,运气不好两三窝都出不来,早就超过了那五六百的价值,如果不是打算养好几年保姆鸡的大户请不要考虑。

开做。首先你要找到一只有白脸基因的鸟和一只有黄化基因的鸟。有些带基因的情况不予考虑,因为出的小鸟根本分不清它有没有带上某个基因。我们做基因鸟,还是能确定就确定,不确定的因素越少越好。

^白脸基因的携带方法:

白脸基因红脸+红脸=不考虑,分不清后代有没有带上白脸基因。

白脸基因红脸+白脸基因红脸=仅考虑其中所出白脸后代(25%),红脸后代不考虑,无法分辨是否带白脸基因。

白脸+红脸=100%白脸基因红脸。

白脸+白脸基因红脸=50%白脸+50%白脸基因红脸


^黄化基因携带方法:

黄化基因公+非黄化母=25%黄化母

黄化公+非黄化母=50%黄化母

黄化基因公+黄化母=25%黄化公+25%黄化母

黄化公+黄化母=100%黄化

*注:白脸黄化公/母=白子公/母


脸色和体色配法都请好好考虑和选择,还要选好备用的公母防止近亲。下面示例一套开始于黄化公和白脸母的近亲(错误)白子培育法。仅用于推演培育过程,展示一下基因合成的力量。当然基因合成远不如派特、大头等靠“血系”培养那么神奇,但基因合成要比它难理解,而且在于“变异就是一切”的玄里,基因合成更显重要。上次有好几位朋友要求我写派特的改良,我只能说,这个我不会去写,因为它涉及到两个大基因群,颠覆所谓的“派特就是一个隐性基因,派配派一定出派”,也指出了牡丹等品种的“无花派”和玄凤派特表现之间的牵连。绝大部分人是看不懂的。这一手资料来自澳洲玄协荣誉主席Terry Martin博士,他一直是世界研究鹦鹉基因的首席专家之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他的《A Guide to Colour Mutations & Genetics in Parrots》以及他和Diana Anderson还有其它几位作者联合出版的《A Guide to Cockatiels and Their Mutations as Pet & Aviary Birds》。都是澳洲ABK出版。而且现在养派特,手上有好鸟的大户那么多,他们笃信所谓的“经验”,即使它错误且源于无知。我写了就是找打,还浪费我精力,还没钱拿。

^初始亲鸟P
黄化公x白脸原始母(黑牛母)

^第一代子代F1
白脸基因黄化基因原始公(或白子基因原始公(1))x白脸基因黄化母(2.1)

^第二代子代F2
12.5%白子,37.5%黄化,12.5%黑牛,37.5%原始(不难看出其中白脸25%,红脸75%,可对照前文)

结束。

关于提问:谢谢大家捧场,也感谢小海洋同学尽心尽力替我为大家答疑解惑,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但也恳请大家问问题之前,先看完文章,多多理解。这不是一个基因问题答疑楼,它的本质还是科普和教学,希望大家能学到新知识,在养玄的路上顺风顺水。

谢谢大家!


                             这么精辟的文章,这么优秀的公众号,你居然不关注!不转发!

                          你!还!在!等!什么?!

                         

 

                                                                            扫一扫啦!转一转啦!

 本号由海洋群众大佬赞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